全景回顾高平陵:司马懿如何获胜?历史大势,曹家的是非不算啥

如果三千名死士突然控制了北京中轴线,你能想象会发生怎样的巨变吗?中国历史上,曹魏政权就在一夜之间风云突变。公元249年,洛阳城里一场权力游戏打得天昏地暗,“皇帝”成了边角料,夺权者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收割一切。古人有言:“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可那天,真正守着城门的不是皇帝侍卫,而是想抢班夺权的人。你有没有想过,一场政变为何能如此干净利落?是巧合,还是早有预谋?司马家族为何敢铤而走险?谁又为这场大戏买单?

曹爽和司马懿,两个注定要火拼的男人,各自手握重兵,彼此间既合作又防范,就像两个邻居在打麻将,嘴上没事,心里都怕对方出老千。一开始曹爽还会装腔作势,事事听取司马懿意见,仿佛两人真是共谋大业的好搭档。但俗话说,财大气粗,人一旦手里有了权力,气焰立马见涨。曹爽小团体开始嘀咕,大权独揽不好玩,不如让“老狐狸”司马懿失去实权,于是遂把司马懿明升暗降,摘掉了他手里的兵权。观众猜到了套路:boss刚放松警惕,狡猾的老江湖就开始暗中布棋。

而且最抓马的是,曹爽自信过头,想着靠拉拢禁军、废除中垒营,加强表哥夏侯玄的兵权就能锁定江山。殊不知,人家司马师趁机悄悄整顿武官任免,死士暗中养成,禁军里还流传一句话:“贿赂中护军,门难进。”怎么看怎么像峨眉派和少林寺抢地盘,大家都想做老大。谁输谁赢,我们按下不表,但洛阳这座古都,当时就埋下了权斗的雷。

这场“宫廷甄嬛传”的高潮还没到,咱再慢慢剥一剥事件外皮。有人说,曹爽像搬新家的二百五,屁股还没坐热就开拆后院。他委任亲信,调整军队架构,自以为可以“天子脚下,曹家说了算”。也确实,少年天子曹芳在位,朝堂大事全看大将军脸色。

可天下老百姓怎么看?有人在茶馆摇头,说曹爽只会折腾官帽子,搞得禁军怨声载道——升迁靠的是资历还是银子?曹爽的人马一夜之间全变成“表弟”“妹夫”,连韭菜也要按亲疏来割。有人感慨,城外的屯田兵也日子难熬,司马昭清除苛税,反倒赢了些民心。群众们挺司马懿的不是因为什么伟大理想,而是“这老头看着比那帮纨绔有套路”。你觉得谁能长治久安呢?事态一天天紧张,洛阳的天像压了层乌云。

就在大家以为暗斗终于熄火,洛阳城恢复平静的时候,地底的火种却悄悄燃烧。一方面,曹爽耍起了“老好人”,听信蒋济之流劝说,答应跟司马懿“和平共处”,双方表面一团和气。太后郭氏也出来做和事佬,表面上打圆场,实际上对即将到来的动荡浑然不觉。老臣们看似认同司马懿的举措,心里却盘算着如何维护既得利益。

反对声音也开始滋生。曹氏宗室里,少数人还梦想依靠天子号召兵马收拾局面。臣子里有聪明人建议曹爽:干脆把天子挟持到许昌,“奉天子以令诸侯”,最不济还能三顾茅庐请诸葛亮那套老把戏。可你猜怎么着?局势已不是曹爽说了算,兵家都懂得“断其援兵,困其粮草”,如今曹爽手下既无兵权,家眷财物也在城里束手待毙。蒋济他们劝得一口好“软饭”,还许诺曹家“当富翁”,可这样的大饼,谁信呢?宫里宫外貌似一池春水,却是暗流涌动。不发作还好,一发作就是惊天一爆。

真正的爆点来了!嘉平元年正月,正值冷风刺骨,曹爽兄弟跟着天子高高兴兴去高平陵给先帝上香。结果前脚刚踏出洛阳,后脚司马懿就派大军包围了城池。司马师、司马孚、蒋济、家兵、死士,七千多人一夜之间控制了关键要地——司马门、洛阳武库、永宁宫,一环扣一环,步步为营。武库成了武装政变军队的大本营,皇家禁军在家呆着手空空,啥都拿不了。

而最关键的,就是永宁宫。司马懿、司马孚和蒋济一起请见郭太后,把曹爽的“大罪”数落了个遍。郭太后没啥政治经验,怕事情闹大,同意以自己名义劝曹爽交出兵权。司马懿这招以“天子之母”的威望,直接压垮了曹爽最后的幻想。后面更带劲的是,一夜之间所有权力和兵权都变了主人,曹爽想见天子那是不可能,想请远在扬州的兵马来救援,人早知道封锁城门。前阵子埋下的伏笔——司马师整顿禁军、暗养死士、司马昭收买人心,此刻全派上用场。大家终于恍然大悟,原来棋局早就下好了,曹爽不过是块“自以为是”的棋子。

风头最紧的时候往往也是最危险的时候。表面上看,高平陵政变后城里一切恢复平静,元老大臣们长舒一口气,感觉终于除掉大患,可以安安心心“恢复秩序”了。可别高兴得太早,新一轮的危机已经埋下。曹爽虽然被“软处理”许诺不杀,但谁能保证司马家族真的肯放手?果不其然,曹爽兄弟刚脱险,没多久就被扣上“谋反”罪名,三族一锅端,曹魏宗室折损殆尽。老百姓一边唏嘘,一边害怕。这要是以后谁都能“借太后之威”搞政变,那朝廷成了谁拳头硬谁说了算。每一个权臣都开始盘算,今天是曹爽,明天可能轮到自己。

分歧也越来越大。站在司马懿这边的元老们满意现状,但不少人心里犯嘀咕,权力转移太狠,整个制度成了“一家独大”。而远在地方的兵马、外地的守将,眼看主家被灭、形势变天,忠诚度立马大打折扣。大家心里都清楚,曹魏天下可能要易姓了。争斗虽然告一段落,但夜色下,权力的斗争才刚刚开始。

你说这司马懿厉害不?老狐狸一个,借着大臣们“思旧制”的名义一夜之间拿下曹魏最高权力,操作一气呵成,网友看了直呼“剧情反转比武侠剧还精彩”。可说到底,政变嘛,无非是换个平台唱戏。有人拍手叫好,说司马懿挽救时局,有担当有担当。可细想想,这整的一出是以元老集团为核心,牺牲了多少年轻的生命和家族?曹爽无能,曹家败落,可百姓得到的是真安稳吗?你看表面是回归旧秩序,实际上不过是权贵轮流分蛋糕罢了。

再说别人劝曹爽,许诺“富家翁”,笑死人了。真有铁饭碗?结果还不是说杀就杀,说灭三族就灭三族。这场戏里,谁都别扯什么仁义道德,主角配角统统是自己利益最大化。笑看司马家风光,等将来朝代更迭,同样的套路还会再上演多少次?权力的游戏玩到最后,人人自危。你说“忠诚”“秩序”这些词儿,怕只是写在祖训上的门面话吧。

看完这场政变“爽剧”,问题来了:司马懿这套玩法,如果放在现在,难道不就是换一拨人垄断话语权?支持司马懿的人觉得,“老曹家太烂了,不如换人”,可你敢保证司马家接手后老百姓的日子就真的更好吗?反对的说,换汤不换药,最终受苦的还是无权无势的人。谁更有理,你怎么看这出千年老戏的现实意义?评论区见,别给权贵们留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