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手往空中一抓,摊开掌心就能数出十几只死蚊子——这不是什么恐怖片场景,而是新疆北湾边防连战士们的日常。在这片被称作"蚊虫王国"的沼泽地带,蚊子多得能让人怀疑人生,连军犬都被活活咬死过七条。
北湾这地方可邪性得很,三条大河在这儿交汇,整出个水草丰美的沼泽地。夏天太阳一晒,水汽混着腐烂的植物味儿,活像个天然的大蒸笼。这环境对蚊子来说简直是天上掉馅饼,它们在这儿撒着欢儿繁殖,个头长得跟蜜蜂似的,毒性还特别大。防疫部门做过检测,最夸张的时候一立方米空间里挤着5200多只蚊子,这密度搁谁身上都得疯。
战士们巡逻时那叫一个遭罪。大夏天四十多度的高温,还得裹着厚棉袄,戴着防蚊头套,浑身上下缠得跟木乃伊似的。有个老兵开玩笑说:"咱这身打扮,亲妈来了都认不出来。"汗水顺着裤腿往下淌,衣服都能拧出水来。可就算这样,蚊子照样能找到缝儿下嘴,隔着衣服都能叮出鹌鹑蛋大的包。
新兵刚来时最遭罪,浑身被咬得没一块好皮,晚上痒得在床上翻烙饼。有个小战士第一次巡逻回来,脸上肿得把眼睛都挤没了,班长还逗他:"这下可省了买墨镜的钱。"可玩笑归玩笑,看着新兵们挠得血赤糊拉的,老兵们心里都揪得慌。他们自个儿也是这么过来的,知道这关非得过不可。
军犬们的日子更难过。这些威风凛凛的大家伙,鼻子和眼圈没毛遮着,蚊子专挑这些地儿下嘴。战士们给它们戴防风镜、包腿套,可还是挡不住蚊子的疯狂进攻。有只叫"黑虎"的功勋犬,被咬得眼皮肿得老高,走路都打晃,可听到集合哨还是挣扎着要跟去巡逻。后来它没挺过去,临走前还用舌头舔了舔训导员的手。战士们说起这事,眼圈现在还会发红。
最要命的是去39号界碑那段路,得蹚过齐膝深的泥潭。那儿的蚊子乌泱乌泱的,远看像团黑雾在水面上打转。可就算这样,战士们每次到界碑前,都会认认真真地给"中国"两个字描红。有个入伍前学美术的兵说,这是他画过最神圣的一幅画。红漆抹在碑上的声音,比什么豪言壮语都提气。
这些年情况总算好了点儿。营区里立起了太阳能灭蚊灯,每天清早都能扫出一脸盆蚊子尸体。新式防蚊服轻便透气,里头还带着缓释驱蚊药,战士们管这叫"移动蚊帐"。军犬们也穿上了特制的防蚊衣,虽然看着有点滑稽,可总算能护住要害部位。工兵们把营区周边的水洼子都填了,从根儿上断了蚊子的生路。
最让战士们乐呵的是新建的"防蚊公寓",纱窗密实得连只蚂蚁都爬不进来。头回住进去那晚,有个兵愣是失眠了——太安静了,没有蚊子嗡嗡反而不习惯。第二天他跟战友开玩笑:"咱这是享福享出毛病来了。"
不过巡逻路上该受的罪一样没少。科技再发达,也改变不了北湾这鬼地方的天生地养。战士们倒也想得开,发明了"三不"精神:被咬不说苦,吃亏不抱怨,戍边不后悔。闲下来他们还编顺口溜:"点牛粪打篮球,烧茅草上厕所,蚊帐里头开班会。"苦中作乐的本事,这帮兵算是练到家了。
有个在这儿待了八年的老班长,退伍前非要再去描一次界碑。描完红他摸着碑文说:"这些年蚊子吸了我多少血,我就还给祖国多少忠诚。"这话听着像玩笑,可没人笑得出来。他撩起袖子,胳膊上密密麻麻全是疤,那都是北湾留给他的军功章。
现在营区门口立着块牌子,上面写着"蚊虫王国第一连"。战士们说这是他们最硬核的荣誉称号。要问在这儿当兵图啥?他们准会反问你:"总得有人守着这块碑不是?"说这话时,他们脸上的表情跟界碑上的红漆一样鲜明。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