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27日,红二方面军的老将贺龙被授予了共和国元帅的荣誉,而有着丰富战斗经历的将军陈赓则被授予了大将军衔。在授衔仪式的间隙,贺龙看着陈赓,不禁感慨地说:“如果冬生还在的话,该有多好啊!”
陈赓听了这话,眼泪差点流出来。贺老总提到的卢冬生,是1945年牺牲的,可以算是贺龙最疼爱的部下。1937年,红军改编成八路军时,卢冬生代表原红二军团,被选为八路军358旅的第一任旅长,这多亏了贺龙的推荐。当时,陈赓担任的是386旅的旅长。
老板一直怀念早走的卢冬生,但比起贺龙,陈赓对卢冬生的感情可能更深厚。陈赓和卢冬生是生死之交。卢冬生比陈赓小五岁,两人是老乡。由于家里穷,卢冬生七岁时就被父母送到陈赓家帮忙放牛、做杂事,而陈赓家境较好。
陈赓自小性格豪迈,从不欺负卢冬生,反而常常邀请他一起玩耍,两人成了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卢冬生当年称呼陈赓为“二少爷”,因为陈赓是家中的次子。即使后来参军,卢冬生也依旧用这种方式开玩笑。他们的友情深厚,就像是亲兄弟一样。实际上,直到陈赓大将晚年,家中还保存着卢冬生在苏联留学期间他们互写的信件。
陈赓是卢冬生非常敬仰的兄长,两人有很多相似的经历。陈赓年轻时加入了湘军,卢冬生也跟着加入了。后来,陈赓加入了共产党,投身革命,并且还帮助卢冬生也加入了共产党。在1927年的南昌起义中,卢冬生成为了陈赓的副官,那时陈赓担任营长,他们俩都听从总指挥贺龙的指挥。
卢冬生自南昌起义起就跟随着贺龙,一直战斗到湘鄂西根据地,之后又一同经历了长征,最终到达陕北。在红军时期,卢冬生英勇善战,先后担任过湘鄂西独立师、红8师、红7师和红4师的师长,战绩卓著,贺龙对他极为信任。到了1955年授衔时,贺龙心中不禁想起这位爱将,感到十分惋惜。贺龙之所以突然提到卢冬生,是因为他早就知道卢冬生与陈赓之间的深厚情谊。
贺龙和陈赓对卢冬生的去世感到非常难过。1945年12月,当时担任松江军区司令员的卢冬生在哈尔滨街头批评一些作恶的苏联士兵,结果被一名羞愤的士兵开枪打死,年仅37岁。如果他没有早逝,未来在四野一定会有很大的作为。远在延安的陈赓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不已。新中国成立后,陈赓负责建设哈军工时,特意把住处选在了吉林街,也就是卢冬生遇害的地方附近,这是他怀念好友的一种方式。
老朋友之间的感情深厚,让人感到十分温暖。如果卢冬生没有那么早就去世,他也许能在1955年的授衔典礼上与贺龙、陈赓等人一同受到表彰。那么,他可能会获得什么样的军衔呢?这个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看。
从个人经历和贡献来看,卢冬生曾经担任过红军师级和八路军旅级的领导职务,有资格获得大将军衔。不过,由于他在苏联学习期间错过了全面抗战时期,他的履历上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给他评定为上将更为合适。
第二点是关于山头平衡的问题。大家都知道,1955年获得大将军衔的红二方面军代表是许光达将军,他是正兵团级的。虽然他的经历不如其他人丰富,但在那个山头里,没有比他更适合的人选了。在湘鄂西时期,夏曦等人搞“肃反”,很多老同志不幸牺牲了,而许光达却幸存下来。在那个地方,真正比许光达贡献更大的人,大多数都已经不在了。
许光达因为受伤去了苏联治疗,才躲过了一场劫难,后来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了大将候选人。不过,相比卢冬生,许光达的贡献和代表性稍逊一筹。如果卢冬生能坚持到1955年授衔的时候,他很可能是湘鄂西地区最理想的大将人选,而许光达则不一定能当选。从地域和实际情况来看,卢冬生的离世实在可惜。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点此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