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尔木兹海峡的浪花拍打着阿曼的海岸线,这个国家就像班里那个总是安静坐在角落的学霸。
别的同学打架斗殴时,他默默写作业;老师提问时,他总能给出完美答案。
中东地区天天上演着枪炮与玫瑰的戏码,阿曼却像个看破红尘的老僧,捧着保温杯在一旁淡定喝茶。
这个国家的国土长得就很有个性,像是被熊孩子撕过的作业本。
西北边和沙特、阿联酋勾肩搭背,西南边跟也门眉来眼去,最绝的是还有两块飞地像贴歪了的创可贴。
穆桑达姆省这个"创可贴"可不简单,正好卡在霍尔木兹海峡这个黄金地段。每天数不清的油轮从这里经过,阿曼却像个尽职的交通协管员,只管维持秩序从不收过路费。
阿曼人做事风格就像他们首都马斯喀特的建筑,清一色的白墙沙色顶,简单得不能再简单。法律规定连房子外墙颜色都得统一,这种强迫症般的规矩在其他中东国家早被骂死了,在这儿却成了特色。街上安静得能听见苍蝇打喷嚏,偶尔传来点动静,八成是外国游客在自拍。
现任苏丹海赛姆留着花白胡子,看起来像个和蔼的邻家大爷。这位老爷子把国家治理得像自家后院,井井有条又不失温情。他那位年轻貌美的王后更是个狠角色,管教育抓民生,在中东这片男人说了算的地界愣是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两口子站一块儿不像夫妻倒像父女,可人家感情好着呢,典型的"老夫少妻,其乐融融"。
阿曼军队的规模小得可怜,放在中东这片军备竞赛的修罗场里就像小学生误入职业拳击赛。可人家愣是靠着"以德服人"的套路混得风生水起。美国大兵来了好酒好肉招待,伊朗军官来了也是笑脸相迎。在也门问题上更是个和事佬,两边都给面子,这手腕比那些整天秀肌肉的强多了。
历史上的阿曼可不是这么佛系的主儿。当年他们的船队横行印度洋,把东非沿海都变成了自家后花园。桑给巴尔岛上的宫殿现在还能看到当年辉煌的影子。后来不知怎么就想通了,主动收缩势力,把到嘴的肥肉又吐了出来。这种急流勇退的智慧,放在今天看简直是大智若愚。
石油资源这块,阿曼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要论储量比不上沙特这些土豪,但过日子绰绰有余。里亚尔汇率硬气得吓人,一块钱能换将近二十人民币。游客来了都得捂着钱包喊肉疼,好在油价便宜,开车兜风倒是不用心疼油钱。
飞地问题在其他地方都是火药桶,在阿曼这儿却成了特色景点。马德哈那块飞地小得跟邮票似的,里面还套着阿联酋的一块地,堪称"俄罗斯套娃"式的地理奇观。要搁在其他地方早打起来了,这儿倒好,两边其乐融融,时不时还串个门吃个饭。
阿曼人最擅长的就是"装傻充愣"。明明手里捏着霍尔木兹海峡这张王牌,却从来不打。瓜达尔港说卖就卖,眼皮都不带眨一下。这种"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的哲学,让它在中东这个火药桶里活成了清流。
马斯喀特的老城区还保留着《一千零一夜》里的韵味,辛巴达出海的故事在这儿代代相传。现代版的辛巴达们不再冒险远航,而是开着越野车在沙漠里冲浪。四十多度的高温里,当地人照样穿着长袍从容不迫,这份淡定怕是刻在基因里的。
阿曼的外交政策就像他们做的香料饭,各种味道都能调和。不选边不站队,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美国人来谈军事合作?欢迎欢迎。伊朗人来谈经济往来?好说好说。这种八面玲珑的本事,让它在强国环伺的中东硬是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这个国家的生存之道就像沙漠里的骆驼,看着慢悠悠的,实则耐力惊人。不争不抢不闹腾,该吃吃该喝喝,遇事别往心里搁。中东乱成一锅粥时,它就在旁边慢条斯理地煮着自己的红茶。这种大智若愚的智慧,值得那些整天喊打喊杀的国家好好琢磨琢磨。
本文专心致志地去传播积极向上的能量,不会涉及到任何违法违规的内容。要是有侵权的情况发生,就赶紧联系我们,一起商量着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