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来发现欧盟与日本态度逆转特朗普解雇劳工部长美国就业陷困境

其实,这招儿也不是新鲜出炉的。几个月前,特朗普跑去沙特,王室答应投四千亿美元,可一直没动静。特朗普上一个执政期也是这样,许多国家口头上许诺大笔投资,真正落实的可能连百分之一都没有。各国都看出来,他挺喜欢听好话,喜欢装面子,只要先答应那么多投资,他就会让步。一旦关税降低了,又说投资是企业自愿的,事就算过去了。重点是,这些协议都不是具体的贸易条款,也没有啥法律约束力。特朗普现在就像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七月底刚降了关税,他这次又变卦了,只能干瞪眼,没啥办法。

就在国际上闹腾得不亦乐乎的时候,美国国内也遇上麻烦了。八月一日,劳工部统计局公布了修正的数据,五月份实际新增就业岗位才一万九千个,跟之前说的十四万四千个差远了;六月的话,实际只有一万四千个,也不到之前宣称的十四万七千个。整个调整下来,一共下修了二十五万八千个岗位。这就意味着,美国五六月份的就业状况其实比之前想象得还要差,之前政府吹的经济多繁荣,基本都是空调透了。

劳工统计局的局长埃丽卡·麦肯塔弗,是拜登任命的。特朗普看到数据一塌糊涂,立马就没刹住火,在推特上怒骂起来,指责她骗人的数据,帮民主党在二零二四年的大选里搞鬼,还篡改了今年五六月份的数字。据说她之前就有多次伪造数据的前科。当天,特朗普就以操控数据为由,正式把她给解聘了。

接管的是副局长威廉·维亚特罗夫斯基,临时担任局长岗位。当天,他也确认了数字的修订。劳工统计局解释说,这些偏差主要是因为美国经济体量太大,很多企业和家庭不配合调查,回复率从三年前的80%下降到现在的67%。数据采集有滞后,之后收到更多资料后会进行调整,这是正常的操作流程。不过,特朗普可不领情,坚称这些错误的数据误导了美联储。

要是早知道就业表现这么差,七月三十日美联储本来就应该降息。现在,他又要求九月份一定要降,那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到现在还没给个回应。特朗普这个举动也惹来不少批评,前局长和经济学家都说,这样搞可能会搞砸美国数据的信誉。白宫经济顾问凯文·哈塞特辩言,说要换自己的人进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不过很多人担心,这样一来,全球投资者可能会对美国的统计失去信心,最后反而会伤到整个经济。

就业市场崩得太厉害,直接打击了股市。八月一日,道指猛然暴跌五百点,交易员们盯着屏幕,一脸懵。美元的汇率也掉了百分之一,黄金价格则飙升到历史最高点。美国银行的首席执行官布赖恩·莫伊尼汉还警告说,总统如此随意开除统计局官员,很可能让公众对数据的可靠性产生怀疑。整体股市都走低,标普五百和纳斯达克指数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挫。七月的就业数据只增加了七万三千个岗位,远远低于预期的十一万,失业率也升到四点二个百分点。再加上五六月份的修正数据,显示美国劳动力市场正在放缓。经济学家们说,这可能暗示着经济衰退的迹象,虽然还不确定,但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心都受到了冲击。

这些事儿可不是突然蹦出来的,早就有了苗头。特朗普在四月二日宣布对所有进口商品加关税,最开始定在百分之十,欧洲和日本的还要更高点。这下子,美国超市里的东西价格普遍涨了百分之十八,老百姓买东西得多掏钱,消费少了不少。企业也不敢轻易扩大生产,库存反而堆积如山。耶鲁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每个美国家庭一年要多花两千一百到三千八百美元,低收入家庭受得最严重。

关税战引发了不少国家的不满。中国逐渐把工厂迁到东南亚,减少向美国出口;印度持续购买俄罗斯的石油;德国和法国还公开批评美国的做法。连日本和欧盟都在考虑投资应对,说明各国对特朗普这套政策的信任感在逐渐减弱。沙特承诺投资的四千亿美元几个月过去了还没落实,其他国家也开始学着拖延。

特朗普的政策反倒起了反作用。减税导致政府收入减少,财政赤字不断扩大;关税一加,物价就上涨,民众消费受到影响;干预统计局,还把公信力给搞糟了。现在美国国债已经累积到三十六万亿美元,光利息每一天就得付二十五亿美元。经济学家都在提醒,说照这样发展,明年美国可能连公务员的工资都发不出。特朗普原本想让美国更加强大,结果他的措施反而加快了霸权的衰退。他变成了美国霸权走向没落的“掘墓人”。

这事儿确实给美国雪上加霜。国际上,盟友变脸让特朗普的外交搞得尴尬;国内方面,就业崩盘和局长被炒,公信力也跟着掉了。这些政策短期看着挺有气势,但从长远来看,却伤了根本。各国都在调整自己的策略,减少对美的依赖。现在美国经济压力山大,国债蹭蹭上涨,物价节节攀升,就业还不稳定。特朗普想靠挥挥手来扭转局势,可惜啊,实际情况是他的动作反而推着美国走向下坡路。他基本算是美霸权逐渐没落的“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