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金价突破历史新高背后:普通人该如何看待这场"黄金风暴"?
8月15日傍晚,杭州武林银泰的周大福专柜前,市民王女士盯着标价牌上的"108克108000元"发了十分钟呆。这个价格相当于每克黄金突破万元大关,比她三个月前看到的金价足足翻了一倍。而在同一条延安路上,工商银行贵金属专柜的实时报价牌显示,投资金条每克仅790元。相差悬殊的价格让不少消费者直呼"看不懂"。
金价疯涨背后的三重推手
国际金价在8月初突破每盎司3534美元的历史高位后,国内投资金价已连续12个交易日上涨。世界黄金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全球黄金ETF净流入量达170吨,创三年新高。这种疯狂行情背后,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美联储降息预期引发全球资本避险潮,地缘政治冲突持续推高通胀压力,各国央行持续增持黄金储备——仅中国央行就连续9个月增持黄金,总量突破7396万盎司。
金店与银行的"黄金差价"之谜
同样是实物黄金,金店售价普遍比银行高出20%-30%。业内人士透露,这背后藏着三本账:
工艺成本账:金店每件首饰要附加设计费、品牌溢价和手工费,通常每克加价80-150元。比如那款标价1008元/克的镯子,实际黄金成本仅约780元,其余都是加工和品牌费用。
运营成本账:商场专柜的租金、人工、水电等成本,最终都要转嫁到商品价格上。某品牌区域经理算过账,单店每月运营成本超过20万元,平摊到每克黄金就是15-20元。
定价机制账:银行金条采用"国际金价+基础工费"的透明模式,而金店定价包含更多市场调节因素。就像买白菜,菜场是按批发价称重,精品超市却要加上包装费和品牌费。
普通人的"黄金焦虑"该解了
面对节节攀升的金价,消费者出现明显分化:
投资派开始转向银行金条和黄金ETF,杭州某银行贵金属部数据显示,8月以来单笔超10万元的金条购买量同比增加44%。
消费派则转向二手市场,闲鱼平台"999足金回收"搜索量激增300%,不少年轻人选择"以旧换新"降低成本。
观望派在社交平台展开激烈讨论:"现在买金饰等于给品牌打工""黄金回购还要折价,不如买金条实在"。
未来金价还能涨多久?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黄金的"牛市"可能还会持续。中国黄金协会专家指出,全球央行黄金储备占比仍低于15%的安全线,增持空间巨大。但普通投资者需注意:当前金价已处于历史高位,短期波动风险加剧。就像炒股要看K线图,买黄金也要关注美联储政策动向和地缘政治变化。
当黄金从传家宝变成"硬通货",普通人的财富观也在悄然改变。有人戏称"现在丈母娘看女婿,先问金条有几根",也有人开始研究"黄金定投"这种新理财方式。这场始于金店的"价格风暴",正在重塑中国人对财富保值的新认知。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文数据来源:世界黄金协会、经济日报、上海黄金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