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营业部里,老王盯着屏幕上寒武纪1243元的股价,手里的烟灰掉了一身。 隔壁的90后小陈突然拍桌:“三年前我差点买它! 当时才60块! ”人群嗡地炸开,有人翻出账户里寒武纪的持仓,浮盈500万;更多人捶胸顿足:“又错过一个10倍股! ”十年了,A股终于站回3800点,但冰火两重天:有人狂欢,有人沉默。 芯片股旱地拔葱式暴涨,寒武纪市值冲上5200亿,单日20%涨停的AI芯片股排成长龙。 可另一边,近2400只股票还在下跌。 这轮牛市,钱到底被谁赚走了?
8月22日下午1点14分,上证指数冲破3800点。 收盘时数字钉在3825.76,创下2015年8月以来新高。 深成指、创业板指跟着猛蹿,#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科创50,单日暴涨超8%!
全市场成交额连续8天站上2万亿,8月22日这天冲到2.58万亿,刷新历史纪录。 营业厅里人挤人,7月新开户数同比激增71%,90后、00后跑步进场。连存款都在“搬家”:7月居民存款少了1.1万亿,非银存款却暴增2.14万亿。 钱像开了闸的水,哗哗往股市里灌。
“涨的全是芯片AI,我手里的消费股动都不动! ”一位老股民在论坛吐槽。 数据印证了这种割裂:8月22日当天,2803只股上涨的同时,2396只股在下跌。
领涨的寒武纪、海光信息、盛美上海清一色是芯片硬科技,20%涨停板封得死死的。 券商股也来凑热闹,光大证券、信达证券涨停,被称作“牛市旗手发车”。
可另一边,没蹭上AI概念的股票,连汤都喝不到。有投资者苦笑:“十年前套在3800点,解套了才发现,别人已经赚了5倍。 ”
直接导火索是三个炸弹级消息:国产大模型DeepSeek突然发布V3.1版本,性能炸场;
5000亿新型政策金融工具即将落地,重点砸向AI和数字经济;英伟达特供中国的H20芯片生产卡壳,国产替代火烧眉毛。资本嗅到血腥味,疯狂扑向算力、芯片、服务器。
寒武纪的涨停不是孤例,成都华微、云天励飞、中科曙光等AI产业链个股集体暴动。 连ETF都涨疯了:科创芯片ETF单日暴涨15.57%,科创50指数ETF涨11.65%。 业内人看得明白:“这轮行情的主角,从第一天起就是AI。 ”
芯片狂欢背后,一条隐形主线浮出水面:科创板人工智能企业正吃掉最大块蛋糕。 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年内暴涨90.9%,把其他指数甩出几条街。
跟踪该指数的科创AIETF(588790)规模火速突破70亿元,同类产品里排第一。 它为什么这么猛?
打开成分股就懂了:寒武纪(AI芯片龙头)、金山办公(政务大模型落地先锋)、澜起科技(高速互联芯片)、芯原股份(IP授权龙头)……清一色是AI产业链“卡脖子”环节的攻坚者。 半导体权重占指数47.8%,堪称半壁江山。
国产替代不是口号,是生死战。 美国持续收紧芯片出口,英伟达高端芯片进不来,反而逼出国内产业链的狠劲。
寒武纪的思元590芯片流片成功后,性能比肩国际大厂,市值一路冲上5200亿。 政策更是全力助推:上海明确要求2027年AI芯片国产化率突破70%;北京、深圳、杭州砸钱建AI产业园;国家“东数西算”工程把算力网铺遍全国。
技术突破撞上政策红利,科创板AI企业吃到了“戴维斯双击”。
看着寒武纪涨到1200元,普通人直呼“高攀不起”。 但科创板AIETF(588790)这类工具,成了上车AI浪潮的“站票”。 它打包30只科创板AI龙头,单笔几百元就能买一篮子硬科技公司。8月以来资金疯狂涌入这只ETF,规模3个月激增超23亿。
一位基金经理点破逻辑:“AI行业技术迭代太快,押注单一个股可能血本无归,但产业趋势不会骗人。 ”
营业部的屏幕前,老王掐灭烟头:“十年前炒的是互联网+,现在换AI+了。 ”隔壁小陈已经下单科创AIETF:“这次,我绝不踏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