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刚落地,王毅连时差都没倒,就被孙占托堵在办公室,这操作等于把“边境打起来了”五个字直接糊在脸上。
柏威夏寺那块地,说好听点是历史遗留,说难听点就是随时会炸的雷区。7月初两边直接开火,子弹贴着村民的头皮飞,口岸说关就关,做小买卖的卡车堵在关卡外晒成铁板烧。泰国那边增兵,柬埔寨这边也调人,两边士兵在红线边面对面瞪眼,气氛比榴莲还冲。
王毅回国后第一时间把孙占托拉来,明摆着告诉围观群众:这事不降温,中国今晚别想睡。官方通稿里那句“坚如磐石”听着像套话,可放在眼下这个火药桶场景,就是给柬埔寨递上一张“有事真上”的保票。中资企业这几年在柬埔寨修的桥、铺的路、架的电网,全在冲突区附近,一旦打大了,账面上的钱全变炮灰,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
孙占托进门时脸色并不好看,毕竟国内村民连夜跑路,社交媒体上一片骂声。王毅没跟他绕弯子,直接划了重点:第一,中国不会看着边境失控,第二,东盟的劝和不能光喊口号,得有人拉桌子。孙占托听后点头如捣蒜,转头把中方立场带回金边,等于把“找谁帮忙”这道选择题直接填了答案。
泰国那边也没闲着,军方发言人出来放狠话,可经贸口却悄悄给北京打电话:大米出口合同还在中国港口排队,别真让枪声把订单吓黄了。北京这边接电话的人没回一句重话,只提醒对方“下个月澜湄合作会议还想不想办”。一句话,把泰国高层从战争片拉回了生意场。
东盟秘书长高金洪急得嗓子冒烟,连夜发声明呼吁冷静,可东盟内部向来“各家自扫门前雪”,真到动手环节没人想冲在前面。中国这时候站出来,等于把“灭火队长”的帽子往自己头上扣。不是中国爱揽活,而是再烧下去,整个中南半岛的朋友圈都得掉线。
王毅见完孙占托的第二天,边贸市场重新开了半扇门,虽然只放行人不放货车,但总算让村民能回家喂鸡喂鸭。泰国军方随后宣布“暂时后撤观察”,柬埔寨这边也把高音喇叭撤了,两边默契地各退一步,留下中间那条坑洼的土路继续吃灰。谁都没提“谈判”二字,但谁都知道,下一轮对话桌已经在中国使馆的会议室里摆好。
这场边境摩擦最尴尬的是东盟自己定的规矩:成员国打架,外人不能插手。可规矩是死的,火是真烧,于是中国以“邻居劝架”的身份出现,既没踩红线,又实实在在把温度降了下来。面子留给东盟,里子靠北京兜底,这种操作比直接喊口号高明太多。
回头看,中国这几年在柬埔寨砸的钱,不只是修桥铺路那么简单。从暹粒机场到西港码头,每一个项目都像一根钉子,把柬埔寨的经济牢牢钉在中国的供应链上。边境一乱,物流断流,钉子就开始晃,中国当然得第一时间冲上去扶稳。
有人问,中国这么积极,是不是想当东南亚老大?其实没那么多戏,就是自家后院不能起火。柬埔寨要是真乱了,几十万打工人的汇款、几十亿的投资、还有那条绕不开的湄公河航线,全都得泡汤。与其等火大了再救,不如现在直接摁灭烟头。
孙占托回国前在机场被记者围住,他憋了半天只说一句“感谢中国朋友”。这句话在镜头前轻飘飘,背后却是柬埔寨政府终于能把悬着的心放回肚子里。毕竟,小国吵架最怕没人劝,劝的人还得有分量,恰好北京就是那个能按住泰国肩膀的大块头。
边境的枪声停了,但谁都知道,只要地图上的那条线还在模糊,下一次摩擦随时可能再来。中国这次出手快准稳,下次还能不能复制?泰国会不会学乖?东盟到底要不要改改规矩?这些问题没人能打包票,唯一确定的是,王毅的下一通电话,随时可能再次响起。
火暂时灭了,泰国和柬埔寨会不会哪天又上头?谁心里都没底。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