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志愿军缺乏空军支援,敌机会在头顶轰炸到让人头皮发麻。就是这样一个“随时掉炸弹”的环境下,洪学智成为众人眼中的定海神针。有意思的是,洪学智与朝鲜前首相金日成,几十年后还能当面开起玩笑:“怎么还是上将?”背后藏着什么故事?洪学智到底是靠什么在战场上始终屹立不倒?今天这位“军中智多星”的传奇,真的只靠运气吗?
那年,朝鲜战争正打得不可开交,前线像个永远失眠的闹钟,随时可能炸响。两种声音扑面而来——一方认为:只要勇敢冲锋、士气高涨,就能压垮“装备强大”的敌军;另一方却主张:没有空军,指挥所随时可能被炸掉,胆子再大,也扛不住炸弹。这时候,洪学智跑出来搅了一局“浑水”:一边跟彭德怀闹着建防空洞,一边在物资紧张时反复调度补给。可惜,事情真有洪学智想得那么简单?防空洞能救得了所有人?各方还都盯着,随时想看个笑话。
故事越听越复杂。志愿军顶着敌军飞机的盘旋,一步步向北压进,敌人像打游戏一样,在天空里挑目标炸。中国军队只能靠土办法——矿洞、木板房、人工洞穴。有人觉得,矿洞又湿又冷,士兵别说打仗,光在那里待着都够呛。彭德怀图省事,不愿折腾,办公室设木板房,实在有点“将就”。有人私下嘀咕:这不是明摆着给敌军“投篮”吗?士兵们也满脸期待:“咱能不能有个像样的指挥部?”还有人开玩笑:“只要洪副司令在,总有主意。”但这阵地一建,民间嘴里一个劲儿念叨:铁人也有撑不住的时候,洪学智到底怎么自保?
一时间,表面上风平浪静,实则每次敌机轰鸣带来一样的紧张。防空洞的工兵连白天干、晚上也干,钻头的噪音惹得彭德怀不高兴,嫌人家搅了清静。这案子差点被人停了,但洪学智死活不松口,硬是顶住压力,把洞挖到底。建成后,好几次敌机呼啸而来,但投弹的时候,往往只是虚惊一场。有人说:“挖这么大力气,万一敌机压根不投弹呢,岂不是瞎折腾?”反对的声音接连不断,质疑这是不是浪费人力。洪学智也没辩解什么,只是每逢空袭,第一时间赶紧提醒大家往防空洞里躲,生怕真的被炸到。士兵心里也打鼓:这个洞能扛几颗炸弹?真到生死边缘,大家能不能抢先一步逃生?
可没想到,大戏在后头。有一天,敌军的侦察机突然折返回来,带着“杀气腾腾”的干劲,向指挥部区域投下几颗“大礼”。如果不是前几天洪学智死抠战图、通信设备,全扔进防空洞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