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山海》这部号称投资3个亿的古装剧,最近彻底翻车了! 有眼尖的观众发现,主演成毅扮演的江湖侠客,长袍底下居然踩着一双现代感十足的洞洞鞋。 塑料鞋面的镂空设计在古风场景里格外扎眼,弹幕瞬间炸锅:“这侠客是穿越来的吗? ”
另一个镜头里成毅手里还捏着一叠剧本,纸张边角的荧光笔标记清晰可见。 网友截图放大后吐槽:“现在演员连台词都不用背了? 直接拿着剧本上场,当观众是瞎子吗? ”
但这事儿真能全怪演员吗? 就在成毅被骂上热搜的时候,演员王骁突然在社交平台发声:“穿帮镜头是后期制作失误,不该归咎于演员。 ”他直言剧组从拍摄到剪辑至少有四五个环节可以发现问题,现在却让演员独自背锅。 不少网友感慨:“王骁这是不忍心看成毅受委屈,一出手就帮他出了这口窝囊气! ”
紧接着官媒也下场表态,批评《赴山海》从拍摄到审片全环节失守,连基础细节都把控不好,是典型的“创作态度敷衍”。他当时强调:“永远要把观众当明白人,绝不能糊弄,这个规矩一寸都不能让。 ”
就在《赴山海》穿帮风波闹得沸沸扬扬时,陈佩斯打磨十年的电影《戏台》正收获如潮好评。 有观众对比两者后感叹:“有人用三个月拍穿帮剧,有人用十年磨一句台词,这差距,比剧本上的洞洞鞋还刺眼。 ”
成毅这次被推上风口浪尖,其实挺让人意外的。 他之前演《琉璃》里的禹司凤,那个“美强惨”的破碎感演得多到位啊。 眼神里带着隐忍,情绪爆发时又张力十足,不少观众说看他演戏就像被角色附体了一样。
后来《莲花楼》里的李莲花,从江湖侠客的意气风发到归隐后的沧桑淡然,每个阶段都切换得自然流畅,这剧豆瓣能拿到8.2分,他的表演功不可没。
可《赴山海》里的穿帮镜头实在太低级了。 洞洞鞋的出现已经够离谱了,手持剧本的镜头更是触犯了行业大忌。 有业内人士透露,这段画面其实是导演临时加戏走位时,成毅空手拿剧本当记号用的练习素材,本该后期剪掉,结果却被误编进正片。
剧组后来紧急补救,花了200万重拍,还特意展示了成毅手写台词的时间戳记录。 但观众并不买账:“这么多环节都能出错,整个剧组是不是在‘摆烂’? ”
圈内人开始集体发声力挺成毅。 先是制片人梁婷、演员杨丽菁、贺刚等人站出来说话,接着谭凯也发微博说“演员走戏拿剧本是业内正常现象”。 结果他的评论区被网友攻陷,不得不删除博文,后来又无奈发文:“你们是真的没别的事干了吗? ”这种“业内喊冤、观众骂街”的撕裂场面,活脱脱成了影视圈现状的缩影。
而另一边,陈佩斯的《戏台》却像一面照妖镜。 为了这部电影,他整整磨了十年功夫。 光是剧中“金啸天”这个角色的剧情线就改了五遍,从最初全程昏迷,改成苏醒后与假霸王对峙。 这一改,直接把喜剧升华成了对艺术尊严的捍卫。
陈佩斯对细节的偏执到了什么程度? 他请老工匠1:1复刻1925年的戏楼,连柱子上的雕花纹路都要严格按史料来。 戏服必须用传统苏绣手工缝制,一件袍子就得花三个月。
《戏台》话剧版巡演800多场,陈佩斯每场都在调整。 电影里有一句“你且看来”的台词,演员杨立新在录音棚反复录了27遍,就为了找准那种“既要有戏班班主的威严,又要带点市井油滑”的微妙平衡。 这种死磕精神,和拿着剧本拍古装戏的场面放在一起,简直像两个时代的产物。
王骁这次发声之所以引发共鸣,是因为他戳破了一个行业潜规则:现在很多剧组为了赶进度,根本不在乎细节把控。 有道具师私下吐槽:“一天换三个场景,谁还记得第42场演员脚上穿什么? ”《赴山海》被曝三个月拍完、四个月上线,这种“速成式”制作和陈佩斯“十年磨一戏”的节奏一比,高下立判。
官媒的表态更是直接点名要害。 他们引用陈佩斯“戏比天大”的理念,强调影视创作不能把“快”当成唯一标准。一线工作人员担心:“光靠签字救不了命,如果整个行业还是浮躁心态,再多的审核也挡不住下一双洞洞鞋。 ”
耐人寻味的是,陈佩斯在《人民日报》的文章里说过,喜剧的厚度得往文化的根上找。 他拍《戏台》时,连戏箱该放舞台左边还是右边都要查史料,因为“这关系到民国戏班的操作习惯”。 而《赴山海》剧组却连洞洞鞋和剧本都懒得处理,这种对比,已经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对待艺术的态度问题了。
现在《赴山海》的收视率已经七连跌,IMDB评分只有3.4分,连法国媒体都评价它是“2025年最令人失望的中国古装剧”。 但成毅的粉丝还在坚持刷好评,而反感穿帮的观众则持续打低分。 这场争吵早就超出剧集本身,成了“速成文化”和“匠心精神”的博弈现场。
陈佩斯今年71岁了,他用十年时间证明一件事:没有流量明星,没有资本炒作,光靠剧本的扎实和演技的精湛也能“硬刚”市场。 而《赴山海》穿帮事件最荒诞的地方在于:观众明明只是想要看一部不穿洞洞鞋的古装剧,为什么就这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