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浩然:美中情报机构招募中方人员,一代情报巨擘为何屡陷失误

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居然在社交媒体上用中文发布视频,公然招募中国相关人员参与间谍任务,这种操作在全球情报圈还是头一回遇见。这样一则“招聘广告”上线后,立马引来我国家安全部门的激烈反击,称其为“癫狂情绪暴露无遗”、“违背情报工作常识”,还直接把这种做法形容为“拙劣可笑的滑稽举措”,用“小儿科”来评判也毫不为过。

没错,美国CIA这次搞出这种拙劣的公开招募,确实让“情报霸主”的名声大大受损。假如只是单纯为了补齐情报人员队伍、没有更深层的用意和目标,恐怕早就成了整个国际社会的笑谈。

情报工作的本质注定了它远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容易,属于高智力和高情商要求极高的领域。这里真假难辨,真伪交织,错综复杂,让人一不留神就会被迷惑。若是把CIA这回的“骚操作”当成没什么水平的小把戏,难免吃亏上当。

CIA搞出这样的“拙劣”戏码,背后很可能藏着不少目的和小算盘:

一方面制造混淆,牵扯注意力。当下,全球局势错综复杂,中美竞争越发激烈,逐渐进入深水和高强度对决阶段。美国有意夸大情报战声势,通过虚张声势、制造动静、不断挑起事端,来牵制相关部门的资源和关注点,实现调虎离山、迷惑对手和制造混乱的目标。

还有一种做法是通过亮出次要渠道,掩护真正重要的行动。比如主动暴露一些已经暴露或不再隐瞒的对象,实际上却是在为更核心、更敏感、更实际的目标打掩护。眼下,美国可能正在执行某些特别紧急的任务,像是保护那些已深入渗透的核心人员,隐藏重点群体的真实身份,或者掩饰使领馆后台在当地从事非法行为的事实。

第三种策略是挑起矛盾,让群体关系出现裂痕。用心理战、认知战的方式,在目标国家内散布虚假信息,伪造事实,故意制造冲突,削弱人与人之间本来的信任,也让政党和普通民众之间关系变得疏远。不仅需要仔细识别、清除、筛查有关人员,而且这样的手法很容易对社会的信任感和和谐环境带来明显的冲击和负面的影响。

第四种策略是表面上示弱,实际上进行暗中行动。这种方式可以让对手放松警惕,减轻自身的压力,从而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对重要区域和关键岗位的情报收集力量进行重新整合,为在关键领域和重要部门安插“深水炸弹”创造了便利条件。

多年来,“情报霸主”这个称号之所以贴在美国身上,绝不是空穴来风。从过去到现在,美国在针对世界各国的情报较量中,总是屡出新招,手段多变,每每得手,花样百出,堪称劣迹昭著。

前苏联曾在他们手中崩溃,从“星球大战”计划到经济“休克疗法”,都被注入了“情报毒素”。伊拉克和利比亚也遭遇了他们的重创,从萨达姆和卡扎菲的总统卫队集体反水,到民众街头的“颜色革命”,美国的情报行动始终在背后推波助澜。东欧的巨变,以及南联盟的解体,美国在情报战方面更是尽展风采,功不可没。

如今的伊朗,似乎被美以的情报机构渗透得透彻无遗,情况更加严峻。战争尚未打响,运筹帷幄的将领却已身陷险境;精准的打击,让敌人无处藏身;军事秘密,尽数泄露,种种异常现象层出不穷。美以的战机与导弹宛如拥有旺盛的视力,令国土变得几乎毫无防备,隐秘几乎荡然无存,这样的惨痛教训让人感到不寒而栗。

前车之鉴摆在眼前,轻视美国这些花样百出的“小伎俩”绝非明智选择。

注:本文作者周浩然,系“秦安战略”智库核心专家。本平台原创内容,欢迎大家评论互动,共同集思广益、汇聚关注、凝聚力量。时间:2025年7月5日,地点: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