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指导,咱海牛这阵容,您就是诸葛亮再世也玩不转啊!”青岛球迷老张蹲在啤酒屋门口,嘬着塑料袋装的扎啤直叹气。中超积分榜上那刺眼的倒数第三名,把李霄鹏推上了风口浪尖。这位曾经在鲁能拿过中超最佳教练的少帅,如今带着青岛海牛在保级泥潭里越陷越深,可明眼人都瞧得出来——锅真不能全扣他头上。
李霄鹏摸着下巴上的胡茬站在训练场边,场上的球员正按蒿俊闵设计的定位球战术跑位。三哥画的那些线路图确实精妙,可传到禁区里的球总差着那么几公分,就像老济南把子肉少了最后那勺酱汁,滋味总不对。“停!康瓜你往左挪半步!”老李的山东腔穿透了整个球场,可外援前锋迷茫的眼神让他心里咯噔一下。这场景像极了当年带女足时,王霜们能接住的妙传,现在这批球员愣是够不着鞋尖。
转会窗刚开那会儿,俱乐部经理搓着手来找他:“李指导,咱这预算就够淘俩外援,您看...”话没说完就被电话铃声打断,隔壁某队刚官宣签下个五百万欧的前锋。老李瞅着自家花三十万欧元从非洲联赛挖来的前锋,训练时连空门都能踢呲,只能把战术板上的“433”默默改成“541”。有次赛后发布会上,记者问他为啥总摆大巴,他苦笑着指了指记分牌:“家里就这点余粮,不精打细算能撑到年底?”
要说老李肚子里没货那是瞎扯。上赛季带沧州雄狮,硬是用全华班从保级队手里抢下关键三分,那场球踢得跟鲁能巅峰期似的行云流水。现在带着海牛,他那些看家本领就像济南超意兴的把子肉配方——肉是好肉,可火候不够的灶台炖不出那个味。球迷论坛里有人翻出旧账:“当年他带武汉不也这样?”可仔细想想,那年武汉突然解散的烂摊子,换谁去都得挠头。
更衣室里蒿俊闵正给队员复盘角球战术,小黑板上画得像诸葛亮的八卦阵。可队员们眼神飘忽的样子,活像上课走神的中学生。三哥私下跟老李嘀咕:“这帮孩子基本功还不如咱鲁能足校U15的娃。”这话听着扎心,却是大实话。有次训练赛,边后卫停球直接出了边线,场边捡球的小孩都乐出了声。老李只能把训练内容降级成最基础的传接球,哪还顾得上演练什么“蒿氏弧线”。
王大雷最近直播时被网友问急了:“李指导回鲁能?那敢情好啊!”这话可不是瞎起哄。当年老李在鲁能提拔的段刘愚,现在都成国脚了。要是给他个克雷桑这样的外援,那些被海牛队员糟蹋的妙传,分分钟能转化成进球。济南奥体中心的草皮,可比海牛这菜地强多了,至少不会让皮球弹起来就变道。
青岛啤酒城里,几个老球迷掰着手指头算账:“咱队里年薪最高的外援,还抵不上人家一个零头。”这话不假,可足球场上钱不是万能,没钱是万万不能。老李那些弯道超车的战术构想,在球员个人能力面前,就像给自行车装飞机引擎——看着唬人,蹬起来才知道带不动。某次输球后,更衣室里静得能听见针掉,他突然想起带女足时王霜说的话:“李导,您这战术我们真跑不出来...”
转会窗关闭那天,俱乐部官微发了张全队合影,评论区炸出条神回复:“这是要保级还是争冠?”照片里李霄鹏笑得勉强,身后站着个刚签下的三十岁老将——这已经是管理层能搞来的最好补强。当天训练结束,他盯着手机里崔康熙带队大胜的新闻看了好久,屏幕上反射出的皱纹比去年深了不少。
青岛海边的雾渐渐浓了,像极了球队的保级前景。李霄鹏站在沙滩上给老朋友发语音:“三哥,你说咱要是...”话没说完又删掉重录。远处灯塔一亮一灭,潮水把沙地上的战术草图一次次抹平。或许真像球迷说的,有些缘分强求不来,就像鲁能的橘红色战袍,穿在别人身上总差些味道。但眼下,他得先带着这群“自行车队员”,在中超的飞机跑道上杀出条血路。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