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烟器明明就在墙上挂着,那位外国女士却‘啪嗒’一声,从兜里摸出个打火机点上烟——我当时就懵了!”网友“抬杆哥”在无锡硕放机场吸烟室里,目睹这反常一幕时,后背瞬间发凉。要知道,此时他们早已通过安检,而打火机可是民航明令禁止携带的“违禁品”。
01 现场实录,一场安检漏洞的“现形记”
7月19日晚,MU2949航班候机区,空气里飘着烟味,也飘着不安。
“抬杆哥”亲眼看到那位外国女子掏出打火机点烟后,立刻警觉起来。一询问,对方竟和自己同乘这趟无锡飞往北京的航班。他转身冲向登机口找工作人员举报。
视频里清晰可见:工作人员到场后收走了打火机,但当被质问“为什么外国人能带火机过安检”时,却三缄其口,甚至伸手遮挡镜头:“别拍了!”更尴尬的是,沟通全程靠翻译软件——机场地勤竟无一人能说英语。
“抬杆哥”后来解释,没去安检口投诉是因“登机口到安检口得走十多分钟,我怕误机啊!”他无奈道,“我总不能自己动手抢打火机吧?”
02 安全红线,岂容“漏网之鱼”
这只打火机如何突破层层安检?全网炸锅猜测纷纷:
设备掉链子:老旧X光机难查小体积火机,藏钱包夹层就能蒙混过关;
转机漏洞:虽机场坚称国际转国内需二次安检,但实操中是否执行到位?
暑期大考翻车:客流高峰安检员疲惫,新手经验不足,漏检风险陡增;
更刺痛神经的是“区别对待”疑云。埃及、马来西亚等国允许带1个打火机,但中国规矩就是铁律——无论国籍,一视同仁才是底线!“若因她是外国人就睁只眼闭只眼,这跟自毁长城有什么区别?”网友怒评。
03 危机处理,专业素养碎了一地
打火机暴露安检漏洞,而工作人员的反应,却让信任雪上加霜。
拒绝监督:阻拦拍摄引发“心虚”联想;
沟通无能:翻译软件“顶岗”,暴露国际化服务短板;
态度甩锅:不解释、不感谢,冷处理激化矛盾;
对比曾火上热搜的“地铁售票员英语流畅指法如飞”,机场地勤的应对堪称反面教材。安全无小事,态度见真章——公众要的不只是收走打火机,更是一份透明负责的交代。
04 最新进展,机场终于“摊牌”了?
舆论发酵三天后,7月22日无锡机场终于发声:否认区别对待,称“民航安全无中外差别”,已对责任人启动处理程序。涉事外籍旅客因已离境,移交公安后续追责。
05 行业警钟,公平与专业才是“定心丸”
一只打火机,炸出三重拷问:
安检设备是否该升级?——精密扫描仪必须成为标配;
转机流程能否更严密?——国际国内换乘二次安检不容商量;
人员素质怎么补课?——英语能力、危机响应,缺一不可;
安全是民航的生命线,而公平是其灵魂。当每个旅客——无论肤色国籍——都确信规则如铁,机场才能真正成为“放心起航”之地。
截至发稿,“抬杆哥”视频播放量已破千万。网友集体喊话:“别让一只打火机,烧掉了公众的信任!”机场安全无小事,今日漏一打火机,明日会漏什么?自查不能总靠“热心群众”,专业与敬畏,才是守护蓝天的双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