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克罗夫斯克的天空被无人机群遮得严严实实,俄军16万大军像铁桶似的把这座城围了三层。乌军指挥官盯着电子地图直嘬牙花子:"调走五个旅救哈尔科夫,这窟窿可咋补?"话音没落,雷达警报突然炸响——二十架"柳叶刀"自杀式无人机正玩命往防空阵地上撞。
"爱国者导弹一发500万美刀,这帮龟孙专挑贵的耗!"弹药官攥着见底的库存清单,手抖得像得了帕金森。俄军的新战术毒得很,先用无人机当诱饵,等乌军防空弹药见了底,"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立马带着尖啸声砸下来。上周刚报销的三套防空系统,残骸还在野地里冒烟呢。
伦敦那边倒是热闹,金毛首相拍胸脯保证的F-16战机,眼瞅着"50天交付计划"都快过期了,连个飞机轱辘都没见着。乌克兰后勤部长急得满嘴燎泡:"西方老爷们送装备比老牛拉破车还慢,俄国人造无人机可比下饺子还快!"莫斯科郊外的兵工厂灯火通明,每月上万架无人机流水似的往外蹦,这仗打得跟拿菜刀砍坦克似的。
正当俄乌双方在战壕里较劲的节骨眼上,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突然整了出好戏。这老哥在电视直播里亲手接过亚速营的骷髅肩章,转头就把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告上了国际法庭。"当年纳卡战争咱能赢,全仗着土耳其老哥撑腰。"他眯着眼睛盘算,"如今毛熊在乌克兰泥潭里打滚,此时不捅刀更待何时?"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安卡拉皇宫里乐得直拍大腿。他派出的特使正偷偷摸摸穿梭在巴库和埃里温之间,盘算着怎么把拉钦走廊这块肥肉从俄罗斯碗里扒拉出来。这条贯穿南高加索的运输大动脉,向来被称作俄罗斯的"输血管",眼下却成了多方势力眼红的香饽饽。
前线的俄军侦察兵老伊万正猫在玉米地里啃酸黄瓜,无线电里传来连长的笑骂:"别特么惦记吃了!乌军第93旅的补给车队还有二十分钟路过,给老子把标枪导弹准备好!"这些神出鬼没的破坏小组专挑月黑风高时动手,乌军后方运输线早被切得七零八落,前线的重炮饿得只能当哑巴。
基辅总统府里,泽连斯基把最后八个预备役旅的调令签得咬牙切齿。参谋们盯着沙盘不敢吱声——这些生力军本该留着反攻用,现在全填进了波克罗夫斯克这个无底洞。窗外防空警报扯着嗓子嚎,俄国人的"口径"导弹又在夜空中划出死亡弧线。
五角大楼的将军们看着卫星图直摇头:"咱库存的标枪导弹还没乌克兰一天消耗的多。"德国人送来的那点"豹2"坦克,刚上前线就被柳叶刀无人机开了瓢。更绝的是比利时人,嘴上喊着援助5亿欧元,结果全是过期的野战口粮——乌克兰大兵啃着1996年产的能量棒直骂娘。
阿塞拜疆能源部长在维也纳法庭上唾沫横飞:"俄罗斯天然气公司违反合同!"法官们哪知道,这官司背后藏着更深的算计。巴库街头突然冒出不少土耳其承包商,扛着测量仪在拉钦走廊附近转悠,活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
波克罗夫斯克郊外的向日葵田里,乌军无人机操作员小谢尔盖正操纵着自家作坊改装的"海鹰"无人机。这玩意儿用航模发动机改装,挂着两枚手榴弹就敢往俄军坦克上扑。"比等美国人送货强多了!"他抹了把脸上的油污,显示屏上又锁定个T-90坦克——那车组人员正蹲在路边煮方便面呢。
莫斯科国防部的生产报表看得人眼晕:每月300辆坦克、1500架无人机、50万发炮弹...虽然质量比不过西方货,可架不住量大管饱啊。乌克兰军工厂的工人们三班倒赶工,造出来的导弹还没俄军炸毁的快,这仗打得跟拿水瓢舀海水似的。
第比利斯的老政客们凑在葡萄酒庄里嘀咕:"土耳其人和阿塞拜疆唱双簧,毛熊这次怕是要栽。"他们盘算着要不要趁机把南奥塞梯也搅和进来,可看看格鲁吉亚境内俄军基地的哨卡,又怂得直缩脖子。
前线的暴雨把战壕泡成了泥塘,俄军上尉安德烈踩着齐膝深的积水查哨。夜视仪里突然闪过人影——是个乌克兰侦察兵!两人在烂泥里滚作一团,最后各自捂着伤口爬回本方阵地。这种狗血剧情每天都在上演,就像这场看不到尽头的战争。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