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经济走廊的存在,巴基斯坦觉得自身有了资本,所以在从中国进口先进武器时,会与中国讨价还价

凌晨两点,伊斯兰堡总理府灯火通明。 巴基斯坦国防部刚签下40架歼-35隐身战机和红旗-19反导系统的百亿大单,总理夏巴兹转头就对中国连铸坯材启动反倾销调查,扬言加征24.04%关税。 一边是军购的“热络拥抱”,一边是贸易的“冰冷耳光”,这种矛盾操作让国际观察家直呼看不懂但若翻开中巴经济走廊的账本,答案就藏在瓜达尔港的货轮和俾路支省的铜矿里。

中巴经济走廊投下的254亿美元,早已把两国利益焊成一块钢板。 瓜达尔港自由区里,中企用巴基斯坦天然气生产尿素,利润的8%自动划入军购专项基金;喀喇昆仑公路昼夜奔驰的卡车,每年省下1.2亿美元陆运成本,这笔钱转头就变成LY-80防空导弹的预付款。 更硬核的是地下资源:雷科迪克铜矿50亿吨储量开采权质押给中国,换回8艘元级潜艇的建造许可;旁遮普平原的棉花田里,每年80万吨原棉运往青岛,15%的加工利润直接抵扣枭龙战机的尾款。

巴方算账比谁都精明:军费预算仅123亿美元,却敢签79亿美元军购单,相当于全年军费的三分之二。 秘诀就是中国开的“绿灯”首付只要10%,剩下15年分期还,利率比国际市场低2个点,甚至额外提供30亿美元低息贷款专供军购。 反观印度买法国阵风战机,一次性掏80亿美元现金,国库直接被掏空半条命。

资源置换玩出新高度:桑达尔金矿的勘探权换JF-17战机生产线,每架战机背后站着三个开采中的铜矿;棉花出口利润锁定军购信用额度,2024年靠“隐形资金”买下6套红旗-9B防空系统,卡拉奇港的棉花集装箱以每天200箱的速度发往中国。

人力资本变硬通货:S20P潜艇交付时,巴方技术团队承担40%组装工作,抵掉1.2亿美元费用;卡拉奇造船厂60%焊工持有中国职教证书,用“技术入股”抵扣052DE驱逐舰的改装费。

战术性变脸施压:2025年6月高调宣布引进歼-35,两周后国防部长阿西夫突然改口称“媒体瞎猜”,逼中方让步技术转让条款;同步启动对中国钢材反倾销调查,明面保护本土钢厂,实则给军购谈判加码。 这种“打一巴掌喂颗糖”的套路,连美国《外交政策》都感叹:“巴铁把地缘牌打出华尔街水平。 ”

面对巴方的议价攻势,中国的退让藏着地缘政治的深谋远虑。 歼-10C战机拖到印度列装“阵风”后才批准出口,红旗-19反导部署严格限制覆盖范围既要让巴方压制印度“布拉莫斯”导弹,又避免过度刺激新德里。 技术转让更是留足后手:VT-4坦克允许巴方组装后380辆,但发动机核心部件全部中国原装;枭龙生产线设在卡姆拉,航电代码却锁在成都研究所的保险柜。

最典型的莫过于债务捆绑。 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巴150亿人民币贷款和20亿美元外汇存款全部展期,6月又重组37亿美元债务。 表面是缓解巴方财政危机,实则确保瓜达尔港军事化改造如期推进那里停靠的中国舰艇,随时能扼住印度洋能源通道的咽喉。

巴基斯坦的议价资本,本质是中美印三角博弈的缝隙红利。 当美国砍掉3亿美元军事援助,巴空军20架F-16面临停飞,中方立刻补上“枭龙”产线;印度接收S-400防空系统当天,中国就向巴方开放红旗-16B出口许可。 但骑墙走钢丝的风险如影随形:

经济反噬:为保护本土钢厂对中国钢材加税,却导致中巴经济走廊项目成本飙升,PKM高速公路因建材涨价延期半年;

技术依赖陷阱:空军70%战备依赖中国装备,2024年印巴空战时,巴方连歼-10C的导弹兼容参数都要向成飞申请解密;主权让渡争议:瓜达尔港自贸区由中方安保公司持枪巡逻,巴法律在这里形同虚设,引发俾路支省武装组织连番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