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今年的环广西世巡赛,最让圈内外都困惑的一幕,莫过于那两座老熟人——桂林和柳州,竟又一次从参赛名单以“悄无声息”的方式消失。有人不禁要问:“这不是广西的地标城市吗?难道水墨江南的风景线要变成‘想象力巡回赛’?”每当公路自行车飞速掠过山水之间,桂林山水与柳州柳江总是被摄影师、骑手和粉丝当成“打卡胜地”。所以,直到2025年的城市名单新鲜出炉,许多人还抱着一线期待,盼着能在最美的季节看到熟悉的赛道。
再看官网数据,环广西世巡赛无疑是中国自行车运动的“尖子生”。经国际自行车联盟授权,由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自治区人民政府直接操刀举办,堪称亚洲顶级赛事。去年的男子赛,还把北海、钦州、南宁、柳州、桂林五城全都跑了个遍。相比之下,同期女子赛只能单点桂林,有点像被“家长安排好暑假作业”,不敢离开家门半步。今年,形式如出一辙,桂林、柳州双双未能入选,这连续两年“缺席”让人不免思考——是城市间的较量,还是赛事运营的取舍?
事实上,背后的故事并不是简单的“城市抢镜”。环广西世巡赛面临的挑战,远不止风景是否够美。赛事路线规划、交通安全、地形变化、赞助资源、城市配套、志愿服务体系,甚至包括体育赛事的国际影响力、政策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国家体育总局刚刚在体发〔2025〕12号文件中提出,要优化赛事布局,推动城市特色与国际品牌深度融合;这其中,不少赛事主办方纷纷转向“互动体验”和“区域协作”,避免资源过度集中在单一城市。
环广西曾被网友誉为“中国最浪漫的自行车比赛”,风雨无阻,“一骑绝尘”。没了桂林和柳州,会不会变成“没了灵魂的车手飙车”?其实,今年的城市列表依旧包含北海、钦州和南宁三大热门,赛道依然穿越亚热带气息浓厚的滨海和内陆风光。从专家分析来看,赛事主场地更看重赛道的均衡性、观众互动体验以及城市支持力度。例如,柳州去年因为道路施工和交通安全等原因,没能加入,而桂林则在城市规划和人流疏导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协调。据赛事组委会官方通报,来自国际自行车联盟的技术官员今年将严格沿用UCI赛事评审体系,对城市赛道和赛事保障环节进行逐项打分。
这个决定让很多车迷调侃,“桂林没来,柳州放假,是不是组委会要把环广西变成‘环三角洲’?”实际上,这也映射出国内体育赛事不断向“精细化运营”升级的趋势。放在过去,一个城市能举办顶级赛事,是荣誉,更是一次动员全城资源的检验。如今,赛事更看重城市之间的组合拳和协同能力,一城一景已变成“一省一圈”的模式,要玩点不一样的风格。而作为观众,我们更在乎的,是赛事体验的独特与创新,而不仅仅是哪座城市入选。
难道说桂林和柳州真的就与顶级自行车赛事无缘了?以官方回应来看,未来依然具备回归可能。只要城市能在设施、交通、品牌、赛事体验等方面“卷”过同行,或许明年又能看到“桂林山水甲天下,柳州风光任骑行”的画面重现。环广西历经多轮变阵,也许是压力,也是动力。就像赛道上的车手,只有不断调整路线、优化策略,才能在风云变幻中跑出新速度。
这样一来,围观的我们不妨放下“城市情结”,多关注赛事本身的精彩。也许,下一个环广西世巡赛,就在新的城市赛道,一样能让铁骑飞驰、激情澎湃。谁说没有桂林和柳州,赛事就少了一抹风情?体育不就是这样,在每一次变化里制造新的悬念。你期待的那座城市,或许就在下一个转弯处。
本文无任何不良引导,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