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一财经记者翻开26省2024年度审计报告时,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跃然纸上——7省审计部门披露,超8000万元养老金竟流向死亡人员、服刑人员等“不该领”的群体,这不仅是数字的堆砌,更是民生资金的“失血”警报。
江苏案例堪称典型:7个市因数据比对滞后、审核缺位,让2574.64万元养老金“误发”至不符合条件者账户,更有774人重复领取养老金或丧葬费228.16万元,平均每人“多拿”超3000元。河南更甚,省本级及19个市不规范发放金额高达2710.08万元,相当于每天流失超7万元“养老钱”。山东则揭露更惊人细节:2022至2024年,2市48县竟向505名已故人员发放养老金241.48万元,平均每名死者身后仍“领”钱近4800元。
北京、重庆的案例更显监管漏洞之深。北京某区级社保机构向284名服刑、死亡人员发放养老金等待遇1954.33万元,甚至向死亡工伤职工发放生活护理费17.24万元;重庆则因审核比对措施不健全,导致402人重复领取不同险种待遇177.54万元。这些数字背后,是信息共享机制的“肠梗阻”——社保机构与公安、司法、民政等部门的信息通道不畅,导致死亡、服刑等关键信息无法实时同步,更暴露出部分地区“重发放、轻监管”的倾向。
审计报告直指要害:破解养老金违规发放困局,需构建“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追责”的全链条监管体系。一方面要加快推进社保数据全国联网,实现与公安、司法、民政等部门的信息实时共享,让“死亡人员”“服刑人员”等状态信息第一时间同步至社保系统;另一方面要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建立智能审核预警系统,对异常发放行为自动拦截、自动预警。同时,还需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让每一分养老金都真正成为老年人的“保命钱”“安心钱”。
这场涉及超8000万元的养老金监管风暴,不仅是对各地社保经办机构的警示,更是对构建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养老保障体系的深层呼唤。唯有堵住制度漏洞,织密监管网络,才能让养老金真正惠及符合条件的群众,让“老有所养”的民生承诺落地有声。(图片来自网络 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