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大家都在热议恒大物业复牌的事,尤其是看到许家印还是那个实控人,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恒大物业这回是真的有点大动作了,有的人说这就是要“起死回生”,有的人却觉得不过是“死马当活马医”。其实,最关键的还是得看背后到底发生了啥,有啥门道,未来又会怎样发展。今天,咱们就来用最普通人的角度,唠唠这事儿。
首先,不得不说,恒大物业的公告确实有点突然,大家也没想到能这么快复牌。公司说收到了来自中国恒大和清盘人的函件,意思是这两家想把手里的股权卖了,已经和潜在买家开始接触,还订了保密协议,不过目前交易还只是苗头,没有进入谈判阶段。也就是说,还没找到真金白银愿意接盘的主儿,但已经在铺路了。
这里很多人关心的是,既然已经在寻求卖股权,为什么许家印还在台前呢?实控人没变,说明这些股份还没转手,恒大的控制权还是在许家印手里。这个实控人的位置,是公司治理的关键,谁掌握话语权、谁控制资产,都和实控人有很大关系。这也是为什么市场对实控人的变化特别敏感。
有人问,这复牌是好事还是坏事?对投资者来说,复牌意味着股份能重新自由交易了,对于原本锁死资金的股民来说,是个喘息机会。但问题是,复牌之后股价怎么走谁也说不准。如果信心没恢复,那股价可能继续下探。停牌前每股还不到1港元,总市值不到100亿港元,这已经是“白菜价”了,投资者心理无疑是很受挫的。
不过,咱们不能光看股价,还得瞅瞅公司经营。恒大物业半年报显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近7%,净利润4.91亿元,净利率也还能维持在7.4%左右。从管理面积来看,截止今年6月底恒大物业的在管面积已经接近6亿平方米,比去年增加了4100万平方米。增量还是让人挺惊喜的,这说明公司基本面上没完全垮掉,业务还在扩展。而这运营本身,还是说明物业有人要、有人接的,基本盘还在,只不过盈利能力受母公司债务和市场环境双重影响,压力缺口非常明显。
再说还款和债务,恒大物业和债权人已经达成了一些协议,暂时不还立即到期的债,董事会也在想着办法控制成本、创新业务。其实,像这样的公司,一旦资金链紧张,控制开支就是必要手段,否则就是连工资都发不出来。可惜的是,即便做了那么多努力,公司现在还是净流动负债状态,现金压力没化解,未来要恢复造血能力难度大。
大家别忘了,这一切都跟母公司中国恒大的清盘脱不了关系。恒大暴雷这两年,物管公司作为房企的衍生业务,就不得不自己拼命闯生活。物业范围承接母公司项目,很多业内人士都说这是扩张的重要途径中最稳的。数据显示,今年8月TOP50物业企业承接到的关联方面积将近千万平方米,母公司撑得住,“物管”才能向前冲。恒大这边,关联方实力不再,“物管”也只剩下独自奋斗的尴尬。
母公司一旦清盘,大家都很清楚,原本依赖的经济利益就变得高度不确定。你本来指望一边给大哥干活,一边从大哥那儿拿资源,现在大哥自身难保,谁还能替你兜底呢?恒大物业估计自己也心里没底,就连管理层都说“从集团获得的经济利益不乐观”。那就只能靠自己,有啥项目就抓紧做,有啥资金就省着花,该创新的创新,该瘦身的瘦身。
再说股权转让的事,让人感觉有点摸不着头脑。清盘人一直在找买家,瑞银、中信都拉过来了,意思就是想帮忙找接盘侠。可到现在为止,能出价的也都只是“指示性要约”,还是不具约束力的意思。就是大家有点兴趣,随便出个价,真到签合同的时候,可能谁都不来。所以说,这事儿现在就属于“雷声大,雨点小”,有动静但没定论,这种情况在市场上也屡见不鲜。
等到11月份左右,清盘人还打算邀请意向方正式递交建议书,这属于程序上的推进,又要等一阵子。 不过,从买家的角度看,现在的恒大物业虽然体量不小,但处在债务压力之下,投资回报可预期性弱。大家投资最怕的,就是钱砸下去了,没法短期赚钱或有稳定收益。要是买来后还得替现在的债主还债,搞不好还背上一堆官司,谁会愿意接这个“烂摊子”呢?所以以后要真能成交,也许还是打折出售,价格未必好看。
有一些人说,物业这种行业其实抗风险能力还不错。尤其地产行情低迷的时候,房子卖不动,但物业服务需求还在。每家每户都需要物业管理,小区得有人看着。有基础需求,就是能活下去。有些物业公司甚至在母公司崩了以后还能发展自己新项目,寻找新盈利模式。但恒大物业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太依靠母公司了,一旦母公司黄了,自己很难快速找到新支点,转型时间紧迫,资金链却跟不上。
复牌以后,公司肯定还会继续推进管理优化和业务创新。现在房企物业都在搞多元化,不光是小区卫生、保安了,还往社区服务、养老、家政等方向发展。恒大物业之前在全国的覆盖面挺大,要真能熬过这轮危机,也许有机会翻盘。 但现实是,短期之内,没有强势外部资金和背后“抱大腿”,公司整体的信心和抗风险能力很难恢复。现在市场对恒大物业的期待,其实很复杂,有人盼着能卖个好价钱,有人早就准备止损跑人,有人还幻想恒大能“王者归来”。这些都是很正常,人性如此,投资市场更是情绪化。
但讲道理,一家公司如果长时间负债,靠不停变卖资产或者找外人输血,早晚都是权宜之计。最根本的还是得靠“自主造血”,靠主营业务挣钱,保持正常流水。恒大物业现在不是没能力,关键是资金被困、债务压顶,不敢大力度创新和扩张。公司三个层面的出路,一是找到合适买家,大股东愿意甩卖股权,钱能进来救急;二是自身规模和管理水平真能提高,哪怕脱离恒大,也能活下去;三是行业环境好转,有政策利好,整体市场回暖,公司有新机会。现在来看,恒大物业还在找第一步,未来能不能走到第二步,得慢慢看。
现实生活里,物业公司的价值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在管面积和服务满意度,二是客户的黏性和市场拓展能力。恒大物业的管理面积很大,说明基本盘还在,但过去长期依赖房地产开发公司项目,市场化拓展能力没完全练出来。现在行业风口转向,每家物业公司都在抢存量市场,客户更加挑剔,恒大物业如果只能靠旧资源,久而久之,难免被市场淘汰。
对业主来说,最关心的不是公司是不是许家印管,就是物业能不能继续服务,服务质量能不能保持稳定。 毕竟没人愿意小区服务突然掉链子,日常生活受影响。这种大型物业公司释放流动性压力,其实只要资金不彻底断裂,服务也没那么容易崩掉。但要是股权易主或公司重组,肯定会有阵痛、调整,业主要有心理准备。
对于很多投资人来说,这次复牌除了给套牢资金一次机会外,也是给市场信心开个窗口。恒大系的房产债务暴雷后,很多人早就不敢碰相关股票。现在能复牌,至少说明公司还有行动,不是不管了。但复盘后怎么样,毕竟关系到资产保值、股价回升、甚至债权的处置,大家还得密切关注政策导向、买家谈判进展和公司基本面恢复。
最后说说许家印这个实控人的位置,估计也是无奈。“恒大物业股份还没卖出去,实控人就还是许家印”,这个说法很现实。谁都知道现在是“有价无市”,债主清盘人自身也困难重重,再没有合适的买家之前,只能保持旧体制。未来要是股权成功转让,公司甚至可能换老板、换管理层、换发展方向。许家印留下的只是阶段性标签,真到买家进来,一切都可以重塑。
整体来说,恒大物业的这次复牌,给市场和投资者带来了新的关注,带来了机会,也带来了更多迷茫和不确定。股价低迷、债务压力、实控人变动都是现实问题,但只要资本市场还允许交易,只要基本业务没断裂,就有继续活下去的可能。后面怎么走,得看新买家是否认同这盘生意、公司能不能自我进化、行业环境有没有复苏。所有人的选择,都在时间的河里慢慢见分晓。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