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缺战机怎么办,只能找中国“回血”

2025年9月,俄罗斯跟中国坐下来谈,想把那24架苏-35战斗机买回去,就是2015年卖给中国的那批,当时花了20亿美元,不是个小数目

现在俄罗斯那边日子不好过,西方制裁卡脖子,新飞机造不出来,战场上还折了不少,就急着想办法补窟窿,眼睛又盯上了在中国飞了快十年的这批苏-35。

俄罗斯的航空工业现在确实动弹不得,俄乌一开打,西方的零部件、技术全给你断了,苏霍伊的生产线都快停了,空军前前后后损失超过90架飞机,光苏-35就掉了至少15架,这缺口补不上,压力全压过来了。

中国手里的这批苏-35,地位跟以前不一样了,刚买回来那会儿是宝贝,绝对的头牌,正好填了国产歼-20还没完全顶上来的空缺,现在你看,歼-16都成规模了,歼-20也成了绝对主力,苏-35自然就退居二线,成了一个“过渡时期的遗产”,主力任务也轮不到它了。

谈判里最值得琢磨的是交易方式,俄罗斯那边提出来,用天然气、能源来抵飞机的钱,这种拿资源换装备的玩法,以前中俄贸易里也搞过,可拿来回购军事装备,这还是头一回,对中国来说,用一批快退役的二线飞机换急需的能源,这笔账怎么算都挺划算。

俄罗斯那边是真急了,到处想办法,不光是盯着中国这批,连阿尔及利亚手里的苏-35也去谈了,看能不能弄回来,土耳其的S-400防空系统也想收回来,美国和北约那边肯定不高兴,可俄方还是在试,能用的路子都用上了。

回头看十年前,俄罗斯卖苏-35是为了赚外汇,维持生产线,当时还怕中国仿制,心里挺纠结,现在倒过来了,自己跑来要买回同一批飞机,这说明制裁对他们航空制造业的打击有多重,路真是越走越窄。

圈子里有人说,这事要是真成了,中俄军贸的格局就彻底变了,过去三十年,都是俄罗斯卖,中国买,现在头一次,中国成了装备提供方,俄罗斯反过来找我们买东西,虽然是回购,但这角色一换,里面的意思就深了。

这背后,明明白白就是中国军工的进步,从九十年代引进苏-27生产线开始,一路消化吸收再创新,现在歼-20、歼-16全都是自己造,整个体系都起来了,国产飞机完全够用,再也不用看俄罗斯的脸色了。

对俄罗斯来说,回购这些苏-35,是解决眼前危机最现实的一条路,中国这批飞机保养得好,性能没得说,买回去马上就能用,快速补充战力,用资源换飞机还能缓解财政上的压力,制裁之下,钱也不好使,这算是个好招。

国际上现在都盯着这事,一点风吹草动都关注着,这不光影响俄乌战场,整个军贸格局都可能被撬动,要是真交易成功了,那就是大国之间一次非常罕见的军事装备“回流”,地缘政治变了,每个国家的战略需求也都在跟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