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中立”招牌还能挂多久?6月12日刚通过针对伊朗的决议,次日以色列空袭便接踵而至,时间巧合得像排练好的剧本。更讽刺的是,IAEA总干事格罗西被曝与以色列秘密交易,将伊朗核设施情报“打包奉上”。一边对伊朗实施“显微镜式”检查,一边对以色列未签约的迪莫纳核设施视而不见——这种“双标”操作,连俄罗斯学者都直呼“早成了西方政治工具”。当日本核污水排海也能被IAEA盖章“合法”,我们是否该重新审视这个组织的真面目?
格罗西与以色列的“地下交易”绝非孤例。2021年日本向IAEA豪掷11.4亿日元“特别捐款”,转头就获得核污水排海通行证。报告里白纸黑字写着“日本无需对污染后果负责”,连碳-14这类关键数据都懒得核查。这种拿钱办事的作风,活脱脱是“裁判员兼职收银员”。俄罗斯气得停缴会费,伊朗直接掀桌暂停合作,可35个成员国里西方阵营占了大半,18票就能强行通过决议——所谓“多数通过”原则,不过是给霸权披了件民主外衣。
迪莫纳核设施堪称IAEA的“灯下黑”。这座未签约的以色列核基地60年来从未接受有效检查,而伊朗每年却被突袭检查超200次。更荒诞的是,2023年IAEA竟公开称赞以色列“核透明度高”,转头却指责伊朗“隐瞒离心机数量”。这种“严于律伊、宽以待以”的标准,连《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都被撕成了“选择性条约”。
中俄不是没想过改革。俄罗斯曾提议成立独立监督小组,结果被西方国家集体投票扼杀。现在的IAEA更像是个“核情报中转站”:西方需要打击谁,它就出具针对性报告;日本想排核污水,它立刻提供“科学背书”。看看伊以冲突的时间线——6月12日决议通过,13日空袭启动,IAEA的报告简直成了军事行动的“点火器”。
中国得长记性了。伊朗的教训就摆在眼前:核设施情报经IAEA之手流入敌国,转眼变成空袭坐标。信息防护必须升级成“铁桶阵”,合作对象更得擦亮眼。不是所有举着“国际组织”牌子的都是善茬,有些机构早被渗透成“特洛伊木马”。
当“中立”沦为遮羞布,实力才是硬道理。IAEA的堕落给所有国家敲响警钟:与其指望别人守规矩,不如自己握紧盾牌。毕竟国际博弈场上,从来都是“不怕真小人,就怕伪君子”。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