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底埋着3000亿桶石油,百姓拎着一麻袋钱买不起面包。 这场美国主导的制裁与中国的破局之战,揭开全球秩序重构的序幕。
2025年5月,委内瑞拉副总统德尔西·罗德里格斯在电视直播中公布了一组震撼数据:美国已对该国实施1039项单边制裁,石油业损失2320亿美元,全国GDP缩水三分之一。
瑞士信贷银行将委内瑞拉经济增长预期调高至20%。这种撕裂的现实背后,是一场围绕石油、金融与地缘政治的无声博弈。
一、美国的“金融绞杀术”与委内瑞拉的至暗时刻
2017年起,美国对委内瑞拉发动全方位制裁。 冻结国家石油公司海外资产,将其踢出SWIFT国际结算系统,导致石油出口款项无法到账。
2019年,制裁升级为石油禁运,日均原油出口量从150万桶暴跌至不足30万桶。
通货膨胀率一度飙升至百分之一百万,纸币贬值到需要按重量计价。医院因缺电停摆,8万名艾滋病患者断药,超市货架空空如也。
美国通过次级制裁威胁第三国企业,连意大利埃尼集团、印度信实工业等巨头不得不终止合作,出现以药品换石油的原始易货贸易。
二、石油人民币与基建闭环
转机发生在2023年。 中委关系升级为“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创新推出“石油换基建”模式。
委内瑞拉用原油抵扣中国承建的电网、交通等项目费用,形成资源与资本的闭环流动。
中国石油技术服务团队入驻委内瑞拉老油田,通过技术改造将产能提升七八倍。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自委原油进口量同比增长27%,向委出口5.3亿美元机械设备。
交易采用人民币结算,绕开美元体系。 截至2025年,超半数中委贸易已实现人民币计价。
在委内瑞拉西部马拉开波湖,中国搭建的浮动式石油钻井平台快速投产,解决了老油田污染问题;“丝路方舟”号医院船为当地提供免费医疗,与美军舰队压境形成对比。
三、从能源合作到粮食自主
制裁下的委内瑞拉曾连基本民生都无法保障。 2025年3月,因干旱导致水电站停摆,全国实行“上一天休一天”的限电政策。
由中国水电集团建设的燃气电站始终保持运转,120万千瓦装机容量累计供电70亿度,成为黑暗中的稳定光源。
在巴基西梅托市,中国农技人员指导的杂交水稻项目使亩产提高30%。 蒂乌娜城的保障住房项目中,中信建设建造的116栋公寓楼解决3万家庭住房问题,配套学校、商业街形成完整社区。
这些项目背后是“能源-基建-民生”的闭环设计:石油收入用于电站建设,电力支撑农业生产,农业反哺民生需求。
四、地缘棋局中的硬支撑与软实力
面对美国压力,中国拒绝跟随制裁。在联合国,中方多次否决针对委内瑞拉的提案;在贸易端,维持石油进口渠道畅通。
2025年,中国向委提供50亿美元专项贷款用于油田开发,出口40辆VN-1装甲车强化其防御能力。
马杜罗在公开场合展示中国手机,称其代表“世界顶尖科技”。 委内瑞拉青年干部代表团访华时直言:“中国合作让我们在风暴中保持站立。 ”
这种软硬结合的支援,使得美国试图通过制裁颠覆政权的计划逐渐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