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特峰会前夕,美国竟对俄罗斯背后下黑手,中国西部边境拉响红色警报!

南高加索地区,一个名为“赞格祖尔走廊”的基础设施项目,眼下引发了复杂的地缘政治局面。这条道路的走向和修建,牵扯到多方利益。它的争议,起源于2020年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冲突结束后的停火协议。当时,协议内容提及开通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之间的经济和交通联系。正是这一表述,成为后续争论的根源。阿塞拜疆方面坚称,这条道路包含了一条直接连接其本土与飞地纳希切万的路线,将穿过亚美尼亚南部的叙尼克省,全长约43公里。亚美尼亚则坚决否认,明确指出协议中并未提到任何“走廊”概念,并表示绝不会放弃任何主权领土。

美国政府的深度介入,使得局势变得更加复杂。今年早些时候,特朗普政府便在华盛顿主持会议,讨论如何通过经济合作项目来化解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之间的矛盾。北约秘书长吕特也积极参与,推动双方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上的交换,以换取和平。八月八日,特朗普通过自己的社交平台宣布,亚美尼亚总理帕希尼扬和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将在白宫与他一同出席和平协议的正式签署仪式。同时,美国将与两国签署双边协议,共同建设这条“赞格祖尔走廊”,美国有可能在亚美尼亚驻军。

谁在为走廊鼓掌?

这条走廊的运营模式,揭示了其商业运作的本质。提议指出,一家美国私营公司将管理这条道路,租期长达一百年。这家美国公司将获得走廊总收入的40%,而亚美尼亚作为领土提供方,仅能获得30%。这样的安排,引发了外界对美国角色和动机的疑问。特朗普在记者会上曾表示,这个项目能够有效降低欧洲的能源成本,推动贸易增长,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俄罗斯和伊朗的影响力。这直接点明了美国在此事中的战略意图。

土耳其与阿塞拜疆两国,作为地区盟友,对“赞格祖尔走廊”的建设抱持积极态度。他们认为这条通道一旦建成,将使得两国能够直接连接里海,从而极大地扩展贸易影响力。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此前在与特朗普通话时便立即表示支持,因为这条路线能让土耳其货物顺利进入中亚地区。埃尔多安还曾公开发表演讲,积极倡导泛突厥合作的理念,鼓动各方支持这一项目,试图通过这条通道将其泛突厥势力向整个中亚地区全面扩张。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在巴库与美国使节会面后,也同意推进该提案,将其视为自身石油出口的关键战略线路。

俄伊为何警惕?

与土耳其、阿塞拜疆及美国的热情截然相反的是,俄罗斯和伊朗对此项目表达了极大的担忧。两国认为,此举实质上针对其战略安全。南高加索地区历来是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美国势力的深入被俄罗斯视为在其后背部署一把尖刀。伊朗也认为,这相当于在其北部边界上方悬置一把利刃,地缘上将面临新的压力。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纳卡冲突中,亚美尼亚作为集安组织成员,俄罗斯未提供实质帮助,导致亚美尼亚惨败,其总理帕希尼扬政府与俄罗斯矛盾渐增,进而转向西方,这也为美国介入提供了机会。

伊朗外交官在德黑兰进行了紧急会谈,并对任何边境变化发出严厉警告。今年七月,伊朗高级顾问维拉亚提再次公开强调,边境变化将带来严重后果。俄罗斯情报人员曾渗透进工地,拍摄施工现场照片并上报高层。普京审阅报告后,立即下令加强南方军区的防备。俄罗斯的卫星侦查分析认为,该项目对地区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遏制项目推进,俄罗斯部署了200多架战机,并保持里海舰队高度警戒,同时在南部地区进行了军事演习,坦克部队整装待发。

走廊建设受阻

亚美尼亚总理帕希尼扬最初否认“走廊”的存在。但为寻求美西方保护,以免受土耳其和阿塞拜疆的侵害,以及面对投资承诺,最终还是同意谈判。尽管亚美尼亚国内存在不少抗议声音,但四国(美、土、阿、亚)最终达成某种协议,美国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土耳其与阿塞拜疆共同承担建设任务,亚美尼亚则同意提供土地。今年四月,施工队伍已经进场,铺设轨道并进行地形勘测,边境部队也已集结保障安全。今年五月份,局部地区村民封锁施工道路,军队随后展开驱散行动。美国方面通过安抚当地领袖的方式,试图缓解局势。亚美尼亚总理帕希尼扬也在电视上发表讲话,试图解释这一项目是为了实现和平的交换。

近期,走廊的建设一度推进,跨河桥梁逐渐完工,首辆车队也完成了测试。然而,来自俄罗斯和伊朗的联合施压迅速显现效果,导致项目进度明显放缓。俄罗斯在南方战区加强了部队和导弹的部署,并决定组建一支新的海军师,确保南方地区的稳定。伊朗边防军队也加强了防守部署。今年七月,俄罗斯的无人机开始在空中巡逻,封锁着任何潜在的运输路线。在赞格祖尔地区,局部摩擦不断升级,村民再次设立路障,军队则进行拆除。强大的地缘政治压力迫使美国减少了对项目的承诺,并撤回了部分重型机械的投入。

笔者以为

目前,赞格祖尔走廊的建设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施工队的重型机械已撤出。俄罗斯和伊朗的持续压力,使得该项目陷入僵局。即便美国与阿塞拜疆之间曾出现争执,阿利耶夫公开批评美国的过度干预,但俄伊的坚决立场无疑是项目放缓的关键因素。特朗普政府也因此调整了在中东的战略重点。这场博弈中,阿塞拜疆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地缘政治利益,而亚美尼亚总理帕希尼扬虽然维持了表面稳定,却在政治上失去优势,显现出大国角力下的无奈。

高加索地区历来是大国博弈的核心地带,各方势力在此纠缠不清。这条所谓的走廊,绝不止是一条交通通道,它更像是一个引爆区域冲突的潜在火药桶。泛突厥主义一旦通过此通道向中亚扩张,对于我国西部地区,特别是新疆的稳定,将构成直接威胁。历史表明,土耳其曾有的帝国幻想,在现实面前缺乏实现的土壤。俄罗斯和我国都不可能允许其恢复昔日的区域影响力。高加索的未来,在大国纷争与未熄的野心中,短期内恐怕难以迎来真正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