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这个火药桶,最近有点反常,似乎是以色列自个儿把引线给点着了。外交场上,那叫一个烽烟四起,从法国到巴西再到土耳其,一连串的连锁反应,让全球都跟着捏了把汗。最新的这块多米诺骨牌,叫巴西。
以色列外交部前阵子干了件挺绝的事,直接把派往巴西的新大使给撤了回来。理由说来也光棍:巴西那边磨磨蹭蹭不给批,咱不等了。这么一来,两国外交关系算是降到了冰点,只剩下所谓的“低级别”往来了。
这背后,是两国大佬彻底撕破了脸。巴西总统卢拉是个直性子,对着全世界的镜头炮轰以色列在加沙搞“种族灭绝”,甚至把纳粹都搬出来做对比。以色列能忍?当场就把卢拉拉黑,列为“不受欢迎的人”。
巴西也不是软柿子,回手就是一个组合拳。立马召回驻以色列大使,顺手退出了“国际大屠杀纪念联盟”,还扭头跟南非站到了一块,把以色列告上了国际法庭。得,这下在加沙问题上,双方连个坐下喝茶的余地都没有了。
后院起火高层互掐
外面四处树敌,以色列的家里也快炸锅了。最近,一场足足有35万人的大游行席卷全国,那场面,人山人海。民众涌上街头,唾沫星子都快淹没了政府大楼,他们愤怒地反对极右翼政策,高喊着要提前大选。
大家的核心诉求就一个:马上停火,跟哈马斯换人!就在8月23号晚上,特拉维夫国防部大楼前的广场又被挤爆了。那些被扣押人员的家属,一个个心急如焚,他们觉得军队硬冲加沙,只会让自己的亲人更危险。
他们的想法很实在,呼吁政府别犟了,接受哈马斯已经点头的阶段性协议,先换回一半人再说,剩下的可以慢慢谈。可这种最朴素的愿望,却成了以色列内部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社会撕裂成这样,权力核心内部更是水火不容。在一场内部会议上,以军总参谋长扎米尔跟财政部长斯莫特里赫、国家安全部长本-格维尔,这几位极右翼大佬,当着所有人的面就吵翻了天。
扎米尔实话实说,军方也搞不准疏散加沙平民到底要多久。可斯莫特里赫这帮人哪管这个,他们叫嚣着要彻底围死加沙,断水断电,让里面的人“要么饿死,要么投降”,话里透着一股寒气。
老朋友们也翻脸了
让以色列头疼的,远不止一个巴西。就连一向把它当“亲儿子”看的西方阵营,最近眼神也变得越来越不对劲。就在8月下旬,包括英国、法国、意大利在内的22个国家的外长,加上欧盟高官,居然罕见地发了个联合声明。
那声明的措辞,可一点不客气,明着反对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E1区”新建定居点,直指这事违反国际法。英国甚至为此专门把以色列大使叫过去“喝茶”,这可不是走过场,更像是西方核心圈子下的一份“最后通牒”。
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内塔尼亚胡更是精彩,直接在报纸上玩起了“隔空笔战”。马克龙的信写得毫不留情,警告以色列政府,别老拿“反犹主义”当万能挡箭牌,把一个严肃的问题当成政治工具耍。
他甚至直接挑明,以色列在加沙搞的是一场“非法的永久冲突”,末了还扔下一个重磅炸弹:法国将会承认巴勒斯坦国,成为G7里头一个这么干的国家。这下,内塔尼亚胡的脸往哪搁?
速战速决成了笑话
内塔尼亚胡和他的战略事务部长德尔默,总爱对外放风,说得到了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全力支持”。但白宫的支持显然是有条件的,特朗普希望以色列能“速战速决”,在有限的时间内搞定加沙,别拖拖拉拉把事情搞大。
可现实呢?“速战速决”在加沙这个地方,简直就是个天大的笑话。8月25日,以军空袭了加沙南部的纳赛尔医院,炸死至少20人,里面还有5名记者。
以军给出的解释是,他们在炸哈马斯装在医院里的摄像头。哈马斯立马回怼,说这就是屠杀平民的借口。不管真相到底是什么,炸医院这事儿,彻底点燃了全球的怒火。
联合国大会主席,还有卡塔尔、约旦、德国、埃及等一票国家,纷纷发出最强烈的谴责,要求立刻停火调查。人道灾难在加沙持续发酵,饥饿,已经成了比炮弹更致命的武器。
联合国支持的一个机构报告说,加沙有超过50万人,也就是差不多四分之一的人口,正陷入灾难性的饥荒。当地一个叫优素福·哈马德的居民说:“以色列的政策就是让我们饿死。他们在镜头前摆拍援助物资,但那些东西根本到不了我们手里。”
更惨的是,7月21号,在一个物资分发点,一群等着领面粉的民众,竟然遭到了坦克的直接射击。巴勒斯坦总理穆斯塔法说,已经有超过995人在领取援助时,死在了以军的枪口下。
结语
内塔尼亚胡曾经很得意,说以色列是“五眼联盟外的第六只眼”,以此炫耀和美国情报系统的关系有多铁。但私底下,连美国官员都承认,双方根本没那么信任,摩萨德甚至会反过来监视美国。这种所谓的“亲密”,不过是面子上的工程。
现在,风向真的变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承认巴勒斯坦国,支持“两国方案”。法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5国的外长已经公开站队。以色列的强硬,正在把自己的外交空间挤压得越来越小。
单靠拳头,真的能换来和平吗?答案再明显不过了。当外部的盟友一个个离心离德,内部社会被撕裂得不成样子,战场又变成了一个人道主义的无底洞时,“速战速决”就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幻想。如果还不肯正视国际社会的压力,不回到谈判桌前,不承认巴勒斯坦人活下去的权利,那么等待以色列的,只会是更深的孤立和更大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