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不是都在讨论美联储要降息这事儿?你是不是也在盘算着“终于要等来降息了,手里的股票、基金、房子都要涨,日子终于要‘起飞’了”?说真的,这两个月我的朋友圈、几个投资群,铺天盖地全是“降息红利”,好像只要美联储一拍板,咱们立刻发财,赚的钵满盆满。可你有没有想过,降息这件事真的就那么美好吗?是不是里面其实还藏着不少我们没注意到的风险?这可真不是吓唬你,最近的市场热情,说实话有些“过头”了。
咱们先说说为啥这次美联储降息让全世界这么激动。你看美国那几大指数,纳斯达克年内第21次创新高,标普和道琼斯也不甘落后。黄金价格一路往上冲,美元却跌到七周新低。再看看CME利率工具、路透社发布的调查,投资者几乎是百分百押注9月就要降息,而且还不是象征性的小幅下调,标准渣打甚至放话说有可能直接降息0.5个百分点。身边人早就按捺不住激动,有人连夜加仓,有人盘算着是不是能换套大点的房子。群里讨论的画风都变成了“再不买就来不及了”,真有种过年抢红包的热烈劲头。
可问题也就在这。一个市场,所有人都站在一边,都在“等红包”,其实本身就是个大风险。万一这红包没来——那可就是“黑天鹅”飞出来了。你可以想象一下,现在股市、债市、黄金、汇率这些都已经把“降息”当成了板上钉钉的好消息。要是哪天美联储突然说“再等等,现在暂时不降”,你觉得会发生什么?那股市、黄金这些泡泡可能一下子就被挤破了。历史上不是没见过这种预期落空的场景,2018年那次美联储加息,就让投资者措手不及,市场一天之内大跳水。Seeking Alpha上就有分析师提醒,虽然概率很小,可真要不降息,市场的回调速度会比你想象得还快。
有些人会说,没关系啊,要是美联储直接大降息,降得比大家想象中还猛,那应该更开心吧?这事儿还真不是简单的“多就是好”。你想啊,标准渣打都说了要是一次性降0.5个百分点,短时间内确实刺激市场——资产价格疯涨,借钱也便宜了,房贷、车贷的利率都能下来一截。可是后面呢?通胀压力马上就回来了,物价上涨、生活成本变高,原先赚的钱很可能又被高通胀“吃回去”。很多经济学家,包括历史数据都说明,过快降息很容易让市场产生资产泡沫,前几年美联储的极端宽松,不就是导致了后来房市、股市泡沫吗?而且现在美联储的利率本来就处于高位(4.25%-4.50%),随便动一下,后面真遇到经济下滑,政策空间其实被大大压缩,等于“手里没招了”。
你有没有想过还有更吓人的情况?美联储要是先降息,等市场都嗨起来了,再突然转头加息,后果会怎样?如果说降息是给市场一颗糖,突然加息就是当头一棒。特别是新兴市场,风险更大。你想,当资金大量流入本地股市、债市、房地产,一片繁荣景象,大家甚至加杠杆上车了。可美联储一旦反手加息,全球资金就像洪水一样迅速流出,美国国债收益率一高,资本全都涌回去,本地资产一下子暴跌。2013年“缩减恐慌”就是个前车之鉴,很多国家的货币和资产价格一天就跳水几十个百分点。这些事情,IMF、国际清算银行有很多实打实的数据和案例,绝不是“杞人忧天”。
说到底,降息不是想降就降,也不是想怎么降就怎么降。美联储每次开会,都把通胀和就业数据看得死死的。今年美国CPI年增速还在3%以上,核心CPI更顽固。8月非农数据也不理想,失业率都上了4.3%,已经是2021年以来的新高。美联储真的敢冒险吗?专家们普遍认为,美联储的每一步都得根据数据来,不能一厢情愿。降息有时候是救市,有时候却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还有一点,很多人容易忽略,就是美联储的动作会影响全世界。美元要是弱了,新兴市场货币变强,资金流进流出都极其敏感。要是资金突然流向美债,本地市场立马就感受到了资金短缺、资产暴跌的压力。就连欧洲、亚洲这些主流市场,也会受到很大波及。过去10年里,类似情况已经发生了好几次,每次都不是“闹着玩”的,最惨的时候连养老金都差点亏空。
你看这些风险,其实都离我们普通人不远。你说该怎么办?我觉得,别被市场情绪裹挟了,买什么、投什么都留条后路。别把希望全压在降息上,市场的事儿说变就变。可能你现在手里攒着点红包,想着一波“降息红利”,可说不定哪天风向变了,反而成了被收割的对象。
降息固然美好,但小心它变成你钱包里的“黑天鹅”。有些钱,真不能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