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没动作,以色列全国无敌?谴责也拦不住以色列进攻加沙城

以色列的导弹砸向加沙的那一刻,哈马斯高层正坐在卡塔尔开会,商量着所谓的“和平谈判”方案。结果谈还没开完,人已经挨了炸。这下哈马斯的说法有了:又是以色列破坏了和谈机会。熟不熟?这剧情巴以冲突里上演过多少遍了,几乎就是老配方。

可问题是,如果真想和平,为什么要等到战火烧到家门口才想起来谈?当初手里有机会握住谈判筹码时,哈马斯没急;现在人家铁了心要打下加沙城,想喊停已经没人理了。

以色列的目标摆得很明白,不是“谈”,而是“灭”。他们已经拿下了加沙75%的地盘,剩下的核心据点就两块:一个是人口密集的加沙城,另一个是马瓦西难民营。加沙城不仅是加沙的政治中心,还是2007年哈马斯夺权后重点经营的军事枢纽。目前城里还有约60万人,其中哈马斯武装分子只剩3000余人,但这些人藏在几十平方公里的密集街区里,拔掉并不轻松。

9月9日,以色列发布人员疏散通知。到9月13日,他们干脆画出一条明确的逃生路线,拉希德海岸公路,要求平民从这条路撤离。但很快双方口径又对上了。以色列说,已有40%民众撤走。加沙当地管理部门则回应,走的人很少,大多数人还留在城里。这么一个所谓的人道走廊,很可能哈马斯的武装分子也混在人群里走。因此,对于以军来说,它更像是战术配合,而非真的“人道主义”。

如果真打起来,加沙城完好的楼房,很可能像此前的加沙北部和南部城市一样被炸成废墟。这背后的逻辑简单直接:摧毁哈马斯的据点,让他们彻底没地方躲,后面收拾余党就容易多了。

哈马斯的对外说辞,则是拿平民伤亡当筹码,请求以色列停火。这套话术以色列不会买账,但传到国外,肯定会有国家替他们喊声不平。这也是巴以冲突舆论战的老套路,只不过如今,以色列已不在乎这种道德绑架。

那么,哈马斯真能找到能替自己硬刚以色列的外援吗?按他们的想法,首先是阿拉伯世界。但冷静看一圈,能动真格帮他们的阿拉伯国家几乎没有。帮哈马斯,就等于和巴勒斯坦当局翻脸,这政治账谁都会算。

伊斯兰世界里稍有能力的,还得看土耳其和伊朗。可伊朗刚挨了美国和以色列的联合空袭,眼下老实得很,哪怕有心帮忙,也只能按下不表。土耳其口头上敢怼以色列,但真要开打,他们贴得太近,完全挡不住以军的火力。再加上经济脆弱,真被炸到伊斯坦布尔,这个国家可能直接内乱。

至于有人提到的巴基斯坦,想想就算了。它和美国关系亲密,距离又远,没理由为了哈马斯替自己招火。而现实是,真正能让以色列收敛的,其实只有联合国五常这种级别的力量。

问题来了,五常会出手吗?答案几乎是不会。中国在这片区域没直接利益,不会为了哈马斯卷入冲突,美方是以色列的死党,更别提主动敲打自己盟友;俄罗斯正陷在俄乌战场,不可能再开新战线。反倒是英法由于国内穆斯林人口上升,在舆论上更批评以色列,但这更像是做给选民看的姿态,让他们真动手?他们可不傻。

这种局面并非今天才有。回溯到2005年,以色列时任领导人沙龙不顾国内犹太定居者的强烈反对,把加沙还给了巴勒斯坦。犹太人在这里已经生活了38年,当时许多年轻一代是在加沙长大的,把这里当成故乡。沙龙甚至动用强硬手段,硬生生撤走了他们,可换来的并不是和平。2007年,哈马斯推翻巴勒斯坦当局完全接管加沙后,边境袭击接连不断,一直延续到2023年的“阿克萨洪水行动”。

所以,这一次就算以色列打下整个加沙,他们会轻易退出来吗?在内塔尼亚胡手里,这几乎不可能。即便未来真的“归还”,驻军很可能长期留在这里,随时介入。

至于国际社会的谴责,以色列并不陌生。过去几十年,只要是涉及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军事行动,谴责从来没少过。但这类口水战从没阻止过他们完成自己的战争目标。如今的不同点在于,以色列已经把“摧毁哈马斯根据地”视为短期的、可实现的硬目标,而不再寄希望于通过政治施压来迫使对方瓦解。

这种打法的后果,最直接的就是加沙城的未来面貌。即便战事结束,这里也不太可能恢复到原本相对完整的状态。对以色列来说,打掉的是敌人的地盘;对加沙民众来说,失去的却是最后一块相对完整的家园。对于哈马斯而言,失去加沙城意味着失去政治与军事的“双心脏”,他们在加沙的残余力量,将会被迫转入更加分散和隐蔽的活动模式。这也是为什么,以色列的军事节奏只会越来越快,留给哈马斯周旋的空间越来越小。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